九十六章 让人大跌眼镜的大臣们(1/2)

作品:《这个明朝很危险

“隋立青龙镇,唐设华亭县,有宋之后熙宁七年,隔华亭北设上海镇,立榷关,至元二十九年扩上海镇为县”

洋洋洒洒的万言书,陈夏觉的自己头都秃了,可今日为了他这奏章,朝廷上争论的都差点打架。

支持者认为他散尽家财,得到土地是应得的,反对者认为,身为臣子为国为民是应该的。

反而是对于商人募款,得到土地没人反对,可把他气坏了。

“诸位大人也是大明朝的官员吧,那好,为国为民嘛,大家出钱如何本伯不要求你们出的跟我一样多,二品以上三分之一,三四品官员五分之一,剩下的诸位十分之一就好,所得土地全部归为朝廷所有如何”

终于气不过的他,大声叫道,顿时满朝鸦雀无声,马上又有人慷慨激昂的反驳他,但也有一部分懂得羞耻的人低头不言。

五个阁老老神在在的,一直没开口。

突然,英国公张世泽上前一步:“臣愿出二十万两白银,买下苏州河沿岸”

朝堂为之一静,反应过来的勋贵们,纷纷出列,愿意募款买地,许多文官面面相觑后,终于有人加入其中。

这下御史们气坏了,可随着越来越多的朝臣附议,同意的声音压过反对声,内阁终于开口了。

“臣等附议然分配土地地段还是有待商榷,这一点希望横山伯拿出一个章程来。”

朱由校气乐了,陈夏这奏章他是第一个看到的,马上他就发现其中的商机无限,也发现这里面最难的就是如何分配问题。

陈夏此次以土地换钱粮,可不是良田的事,这一点在他跟徐光启分析后才定下的。

农田能值多少钱,无法吸引商人投资的,真正吸引人的事,随着地方治理成功后,松江府许多地方成为宜居之地。

后续跟上的是商机,徐光启给他的建议是,打造商贸集散地,跟郑芝龙联手,促使海运货物北上,到新建的上海港上岸。

他当时才如梦初醒,这是招商引资的套路啊,自己被惯性思维禁锢住,忘了最赚钱的买卖,永远是商业繁华地段的房地产开发。

其实这还真不怪他,明朝自郑和以后,就开始禁海,中间反反复复的开海禁海多次,但总体上还是禁海的时间多。

因此才有倭寇不断攻击沿海城市的事件发生,其实所谓的倭寇,不到十分之一才是真正的小日本,绝大部分都是海商们打着倭寇的旗号干的。

海商要赚钱,朝廷禁海对他们更有利,这是一个悖论,但却是真实的状况。

真正的倭奴其实愿意大明开海,那样他们才能靠贸易赚钱,可开海要收税,海商们不愿交税,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朝廷认为,一旦开海倭寇就来了。

而这些攻击大明的倭寇,其实都是被倭人赶出自己家园的流浪汉,被海商雇佣成海盗。

天启朝这些年,朝廷已经陆续开海,可现在的问题是海商贸易的方向变了。

原本日本的海贸是在宁波靠岸的,西洋的海贸在泉州靠岸。

但多年的禁海,南洋一代开始是海盗横行,接着是西洋人进入,东北方的日本自己禁海了。

随后郑芝龙垄断了所有海上路线,海贸全部在南方靠岸,一个是福建,另一个是广州。

货物要从南方卖往北方时,其实陆上的运输花费是极多的,可郑芝龙的触角伸不到北方,甚至长江流域都到不了。

若是上海开埠,只要更郑芝龙谈好条件,让他放行海路,西洋货船就能通过海峡,到上海上岸。

这样货物就能从长江进入运河,运费回省下很多,而作为上岸港口的上海,必将成为一个贸易集散地。

有钱赚的地方,人流自然会密集,那无论是市场还是居住,都将需要大量的土地。

因此陈夏提出募款换土地,朱由校就看出这里面有钱赚,众臣们也看的出,只是大家不愿意呀。

你陈夏一口气拿出二百万两白银,那大头都被拿走了。

而且他们就算想出钱,可不敢啊。

一个个朝廷官员,一下子拿出巨款,这后续的问题大了去了。

不说官员不能从商的事,就问你钱哪里来的,一个个就得抓瞎。

陈夏的钱哪来的大家清楚,可他们自己的钱解释不清啊。

可不出钱就得不到好处,他们当然反对了。

现在张世泽这一杠子插的,让原本还不敢露白的勋贵们动了,这下文官当然坐不住了。

要是勋贵全体募款,他们连汤都喝不上了,现在哪还管其他的,反正这么多人出钱,法不责众嘛。

陈夏现在是目瞪口呆,原本还以为要向社会募款的,可吵着吵着,一下子满朝文武愿意出钱的数字就高达两千多万两白银。

问题是这还没完呀,这才是京官,地方上那些大员现在还没得到消息,一旦此事传到他们那,全天下的官员,那财力可是比这多出几倍都不止。

那些督抚哪一个不是腰缠百万的,安抚使,按察使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明朝很危险 最新章节九十六章 让人大跌眼镜的大臣们,网址:https://www.28zt.com/243/2431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