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大战一触即发!(1/2)

作品:《大顺小吏

当天空又变回墨青色后,站在皇甫山上可以听到彼此起伏的号声。

岑国璋等人可以辨识得出来,尖锐悠长的铜号声是步兵团发出的。低沉浑厚的牛角号是骑兵团发出来的。

接着能听到隐隐约约,在各处响起的口令和说话声。有豫章口音,有荆楚口音,有江淮口音,有江汉口音,也有陕甘口音。

这是军官们在集合各自的队伍,开始做战前动员。

战场早就被来回侦查过几回,各团的军官们也实地勘查过。虽然现在天还没亮透,只能模糊地看到几十米外的情况。但是各级军官们对战场情况心里都有数。

他们凌晨三点起床,吃完早饭。军官们逐级领取任务,士兵们在士官的带领下,收拾兵器,整理行装,再互相检查无误。

四点准时整队出营,在战场边缘指定的区域站好,然后静静地等待天亮。

太阳在东边挣扎着想冒出来,可是黑夜依然那么沉重,将它死死地压在地平线上。但是它的光芒,已经不可阻挡。淡青色从东边开始蔓延,很快染透了半个天空。

漆黑的夜色先是由厚变薄,最后变成一缕轻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天地之间。这时,战场的双方才看清楚,在五六里外站立的对方。

陕甘新军换上了作战服。他们头戴红边圆檐帽,穿着灰色的夏季作战服,打着绑腿,蹬着布鞋。

皮带、弹药盒、刺刀、水壶都在身上,干粮袋也斜斜地绑在胸口。

新军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战事会从早上延续很久。作战间隙期,士兵们可以抽空喝水吃干粮,保持持续作战能力。

他们把零七式滑膛枪扛在肩上,站立成一排排。一队三排,一个小长方阵。一旗三个小长方阵组成一个大的方阵。

站在皇甫山,居高临下,可以看到一个个整齐的方阵列在空地上。各旗各团的红色旌旗,林立招展,在晨风里猎猎作响。

在另一边,天理教的圣兵们,装扮就显得有些怪异。他们头上包着的头巾颜色不同,显示着他们在军中的级别。白、灰、青、黄,由低到高。

他们没有特制的军服,大部分穿着普通的对襟劲衫,下着连档裤,裤脚扎紧,有的蹬着布鞋,有的穿着草鞋。

中间一个巨大方阵,应该有八千到一万人。他们比较特殊。

同样扎着皮带,配着弹药盒。胸口背心,各缝了一块红色的布,格外醒目。扛着跟新军差不多的滑膛枪,神情严肃地站在那里,目光各异地看着前方。

在这些士兵中间游走的军官里,有四五十位装扮完全不同的人。他们穿着大红色对排扣军服,下着紧身瘦形裤,穿着马靴,陪着指挥刀,戴着黑色白边的三角帽。

神气地站在人群中间,光彩夺目,活像一只展屏的孔雀。他们是因吉利东天竺公司派来的军官,听说都是因吉利现役军官和士兵。

在这个巨大方阵两边,都是手持刀枪弓盾的士兵。他们有的在外面套了身皮甲,有的是纸甲,只是少数的是铁甲。

现在进入到火器时代,铠甲无论是纸是皮还是铁,都只剩下心理安慰。滑膛枪和火炮的弹丸下,任何铠甲都是薄纸。

没有增加多少防御能力,穿上还更笨重,跑路逃命都会慢一拍。所以穿着铁甲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少。

太阳终于摆脱黑夜的重负,从地平线一跃而出,把万丈金光洒向天地间。向万宗发出了进攻的指令。

从纸面上来看,他有四万人马,其中有八千火枪兵,人数占优势。罗人杰只有十二个步兵团,一万八千人,但全部都是火枪兵。

除此之外,罗人杰还配置有三个轻骑兵团,两个枪骑兵团,以及四个炮兵团。虽然总人数只有三万,还处于下风,但实际战斗力,要强得多。

向万宗应该算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准备先发制人,利用兵力的优势,对新军发起进攻,让他们疲于应付,再寻找弱点,投入预备队。

向万宗和罗人杰一样,都是半路出家的野路子货,打仗的本事都是边打边学。但是罗人杰相对要幸运得多,前期有岑国璋手把手地教,一起成长。

后期,新军的参谋局和军官培训系统逐渐完善,罗人杰得以回顾和复盘别人的,以及自己的过往战事,深入分析,用“科学”地方法总结,归纳出行之有效的规律来。

但是“满腹经纶”的罗人杰没有丧失本性,依然秉承他天马行空地个性。合格的将领是按规律来打仗。但优秀的将领把作战指挥变成艺术,丰富的想象和鲜明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新军以最科学、最符合战争规律的方法打造的军队,就像一架严丝合缝、功能强大的战争机器,足以支撑罗人杰疯狂而又有效的作战指挥。

当两军对向开进,之间的距离还有两里多的时候,罗人杰毫不迟疑地下令火箭炮团,以叛军左翼部队为核心,进行覆盖齐射。

火箭炮团总共有三十二门零八式火箭炮。

这种火箭炮,其实就是加长加大的二踢腿。按照新军制量,全重二十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顺小吏 最新章节第四百一十六章 大战一触即发!,网址:https://www.28zt.com/210/210620/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