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参智印(2/4)

作品:《大明佛

,却是不假颜‘色’。信众如越是如此,越是虔诚,越是有大布施。可同是佛‘门’中人,你在这里不拜山‘门’,不问师兄好,反倒是口中念念有词,手舞足蹈,你叫山上这些僧人如何想,如何应对?难道围着你口称大师,顶礼膜拜,然后将你恭请入寺,上座供养?焉知你不是装神‘弄’鬼,哗众取宠?

悟虚第六次走到山顶之时,已经是黄昏时候。五台山有五峰,峰顶如台,所谓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悟虚第一次上山之后,便走到中台翠岩峰,从此处笔直下山,然后又从山脚朝着东台望海峰,笔直而上。接着,如此这般,东台、西台、南台、北台。上了下,下了上,如是者六。如是者六,待最后一次,上了北台叶斗峰之时,已是近黄昏。

夕阳将五台绕染成一片金黄,红黄云层渐渐变暗,缓缓下沉。一抹余晖,透过云层,打在悟虚双手上。这时候,无数的晚课钟声响起,随后,又有无数木鱼声、诵经声,响起。悟虚便将双手缓缓收拢,十指相和,形如五峰状。

直到诸寺晚课结束,山上归于寂静,悟虚方才散开手印,低头沉思了一会儿,朝着一处寺院走去。这座寺庙,规模不大,也就七八间房屋。

待走到寺院大‘门’前,悟虚上前轻叩铜环,好半响,里面才有一个老和尚手持一盏油灯,把‘门’开了一条缝,对着悟虚瞅了瞅,问道,“天‘色’已晚,请问有何贵干?”

悟虚合掌道,“小僧云游到此,想要借宿一晚。”

那老和尚打了个哈欠,在‘门’那边不耐烦地问道,“可有黄牌?”见悟虚愣了愣,没有回答。便砰的一声,却是将‘门’关上。

悟虚还是第一次被寺院据之‘门’外。而且,这寺庙是青庙,里面也是住着的也是和尚,怎么不行个方便?正要再开口询问何为临时度牒。那老和尚的声音又传来,“大孚灵鹫寺的大喇嘛有令,外来和尚,须得去大孚灵鹫寺领取黄牌,方可在五台山挂单。”

悟虚这才想起,唐代开始,有了度牒制度。凡僧侣,只有持有度牒,方可被承认为合法僧人。这相当于身份证明。可这黄牌,是怎么回事?自己在大都天源延圣寺,也没有听说过。

这时候,那老和尚已经远去。悟虚想了想,只得转身离去,随便找了一处山‘洞’,继续推演白日里望见山顶五峰,隐约有所悟的手印之法。

白日里,悟虚望见山顶那五台峰,在霞光云层中,散发着浓郁的佛息,牵引着无数灵气,犹如虚空中,佛陀一手印,便不由也对照着比划起来。不自不觉,竟然着了密,到了后来干脆神识之体在法界端坐,双手摆出一模一样的姿势,聚拢法界寂灭之气,随着山顶五峰佛息和灵气,乃至霞光云朵的变化而微动。一天下来,几乎将五台山各处走了大半,将那五座峰台从不同方位显现的形态和神韵,牢牢记在了心间。

一处低矮山‘洞’中,悟虚坐在寒冷的草丛,双手再次十指相和,状如五峰,结的正是文殊菩萨五髻印;而法界中,悟虚神识之体那同样结此印的双手上,一只巨大的琉璃佛掌凭空浮现,掌心朝上,五指也散开朝上,似屈似伸,法界气息和外界的灵气,同时聚拢过来,化作云状,围绕着五指缭绕不已。

片刻之后,悟虚神识之体双手十指‘射’出十道灵力,打在那琉璃佛掌之上,便只见那琉璃佛掌五指间,佛息和灵气所化之云层,浮现出点点金光。

忽然,法界中,木鱼不敲自响,香炉无火升香,悟虚神识之体,双‘唇’微微张开,顿时在无数佛号,无数梵唱,无数诵经声中,那琉璃佛掌的五指渐渐化作五枚金光闪闪的利剑。

与之同时,悟虚‘肉’身十指之上,也飞出五道金光,如飞剑一般。

悟虚神识在法界自是感应得到,随即心念一动,‘肉’身之外那五道剑状金光,便绕着悟虚旋转飞舞,犹如护法剑阵。山‘洞’石壁在那金光之下,纷纷无声地化作粉末。

悟虚旋即神识归位,睁开双眼,发现原先狭促的山‘洞’,其空间已经足足大了两三倍。可见这五枚金剑的厉害。

这还是悟虚第一次自己领悟出招式,心中自然是无比喜悦。是以,当远处几道身影,气势汹汹地朝着自己所在山‘洞’飞过来之时,悟虚散开手印,撤了禁制,微微仰头,笑眯眯地望着‘洞’口。

待几名喇嘛,‘阴’沉着脸,走进来,悟虚坐在那里,双手合掌,“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诸位师兄,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为首一人,手举一把戒刀,对着悟虚打量了一下,便喝道,“哪里来的南蛮野和尚,居然不到大孚灵鹫寺报备,深夜躲在这荒郊野外,作何勾当?”

其话音刚落,也不待悟虚答话,身后两名喇嘛,双手握着两端染红的铜棍,上前一步,站在了悟虚左右,面‘色’凶横,似乎随时便要将手中铜棍朝着地上的悟虚劈头盖脸打下来。

这阵仗,好似官府衙‘门’要打杀威‘棒’一般。悟虚当即气势一放,大吼一声,将这三人震飞了出去。

却说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佛 最新章节第二百三十四章 参智印,网址:https://www.28zt.com/21/21238/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