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莱茵河(2/3)

作品:《雏鹰的荣耀

国忠实的附庸,尤其是萨克森国王甚至1813年还在跟着皇帝并肩作战……他甚至还在德意志境内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亚王国,让波拿巴家族带上了德意志国家的王冠,试问之前有法国哪个外交家做得更好吗?”

说到这里,艾格隆反问自己身边的人们。

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完全百分百赞同艾格隆的意见,只是如今谁敢像艾格隆一样臧否拿破仑皇帝的政策得失呢?这种情况下自然是越少说话越好。

眼见没有人出声,艾格隆也不介意,而是话锋一转,“当然,他的成功当中也潜藏着阴影,他一方面驯服了这群德意志王公,一方面为了拉拢他们,又把他们喂饱了,他加速了德意志的整合,巴伐利亚和符腾堡在他帮助下扩张领土成为王国,在当时这不算什么问题,但是在现在来看却未免有些令人忧虑了……”

为了提醒众人,艾格隆说到之后特意加大了音量,“现在德意志表面上还有上百的政治实体,但是实际上呢?我们只要看看地图,就可以发现德意志绝大多数领土已经被奥地利、普鲁士、汉诺威、巴伐利亚、萨克森、符腾堡、黑森和巴登这几个邦国所占有,而奥地利和普鲁士加起来已经占据了接近三分之二的领土……这绝不是个好的预兆。

自从三十年战争以来,我国能够在欧洲大陆上纵横驰骋,靠的就是德意志的四分五裂,也只有它四分五裂,我们才能够对各个邦国分化拉拢,各个击破,让它无力抵抗我们,而如今它从当初的支离破碎慢慢变成几个实体,这就是不祥之兆,甚至预示着某种灭顶之灾!

几十个实体很难有一致意见,但几个实体就有可能产生出某种共识了,试问假设哪一天他们真的整合了起来并且一致对外,那么会发生什么?法兰西向东的路就会被永远堵死了,来茵河就将成为无法逾越的天堑,先生们,你们会接受这样的情况发生吗?!”

一边说,艾格隆一边举起了马鞭,指向了面前滔滔不绝的来茵河,“先生们,你们能够接受自己的视野仅仅止步于此吗?!”

“不能!”

在艾格隆的质问下,在场的军人们一致回答。

不过,有些人在心里还是对艾格隆的“危言耸听”感到有些不以为然,毕竟在三十年战争之后,德意志已经积贫积弱两百年了,成为了外部各国任意驰骋的后花园,如此漫长的时间早已经让人们心里产生了对德意志人根深蒂固的蔑视感,他们很难相信德意志会成为一个了不得的威胁。

艾格隆对此也心知肚明,不过看到众人整齐的回答,他还是颇为满意的,毕竟现在“德意志的统一”还不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危机,他也不需要立刻渲染德意志威胁论。他现在所需要做的,只是在自己的亲信部下们面前埋下一颗种子,系统性地阐述自己的战略,所以现在这个效果就足够了。

“够了,这一切已经到了极限,虽然还不是灾难,但离灾难只剩一线之隔了。”艾格隆矗立在岸边,然后断然说出了自己的论断,“我们绝对不能再容许任何对德意志现状的破坏了!来茵河是法兰西的边境,但法兰西的利益绝对不仅仅在边境之内!为了自己的安全,它必须帮助德意志维持现状,如果某个德意志邦国继续在德意志境内扩张自己的势力,那么就意味着它试图给我们带来灾难,我们绝不会坐视不理!秉持着维也纳和会的精神,我们也愿意承认德意志各邦国的领土完整性,我们也将用尽自己的努力,来保证这些边界的神圣性和完整性!我是极度爱好和平的,我不愿意看到刀兵之灾重现于欧洲大陆上,但如果一切其他手段都无法捍卫这些神圣原则的话,那我们就只好使用刀兵来维护它了!”

一边说,艾格隆还一边对着来茵河挥舞起自己的马鞭来,虽然他的动作从容而舒展,但是却多了几分耀武扬威的杀气。

维也纳和会确实是针对法国的,但是在和会召开期间,各国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在不断重申“神圣的正统原则”,所谓正统原则与其说是宗教和意识形态上的,倒不如说是希望“确保现状”,也就是说尊重各国领土完整和边界。

这当然不利于法国这样的大国,可是反过来看,维护“维也纳和约精神”反而成为了艾格隆可以利用的武器,因为就正统原则来说,现在德意志邦国的领土变动一样是违反了维也纳精神的,既然如此,作为神圣同盟的一员法兰西为何就不能帮助受害者维护正统原则呢?

正所谓现学现卖灵活运用,艾格隆作为在梅特涅眼皮子底下长大的孩子,当然学到了这种灵活性。

对岸的士兵们根本不知道艾格隆在干什么,所以看到他挥舞马鞭的时候反倒是以为他在跟自己问好,所以同样在向着艾格隆挥手致意。

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亲切友好”,但是一切又都暗藏着杀机。

国与国之间就是这样,最美好的言辞也掩饰不住彼此的尔虞我诈与算计。

当然,一个小小的巴登公国并不在艾格隆的眼中,它国小力微,绝对不可能是法兰西的对手,如果两边单挑的话艾格隆只需要集结军队然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雏鹰的荣耀 最新章节151,莱茵河,网址:https://www.28zt.com/198/198047/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