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围魏救赵(1/2)

作品:《中华世纪谈

35,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前344年魏军围困赵国邯郸,齐军围魏救赵,败魏军于桂陵。魏惠王会盟诸侯称王。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挑起中原新一轮的争霸战。

赵国一直想吞并卫国,因为赵国被魏国、齐国隔绝在北方,想南下中原只能从魏齐的缝隙里穿过去。而这个“缝隙”就是卫国。所以他一有机会就去打卫国。

卫国是魏国的随从国。并且魏国不想让赵国涉足中原。魏国对赵国侵略卫国不能坐视不理,发兵十万救援卫国。

魏军的带兵之将是庞涓。庞涓没去卫国而是去攻打赵国,兵锋直指邯郸。

正在攻打卫国的赵军得知自己的都城受到威胁,急忙回军来救,结果在半道被庞涓的伏兵杀败。败军逃回邯郸。庞涓一路追杀,兵临邯郸城下。

赵国一面据城死守,一面向齐国和楚国求援。

齐国和楚国都不会坐视魏国吞并赵国而成为中原的巨无霸,答应出兵救赵,让赵国无论如何要守住,等待援军的到来。但实际上,齐国和楚国并不急于救赵,只派出少量部队佯攻魏国,不过是做做样子坚定赵国死战到底的决心而已。他们想等到魏赵打得筋疲力尽两败俱伤时再出兵救赵。那样胜算最大代价最小。

赵国以为齐军旦夕且至,死战不降。魏国久攻不下。

趁魏赵打得火热,秦国出兵争夺河西之地。秦军将战功与爵位挂钩后作战积极性不次于魏军的武卒,在元里(陕西渭南澄城县)之战中一次斩首七千。好在秦国暂时没有扩大战争的打算,攻克少梁之后就收兵了。

魏国感觉赵国已经吃不住劲了,不想半途而废,不管河西死活,仍然猛攻邯郸。

赵国在城破之际再次向齐国求援,你们再不来,我们可真就顶不住了。

齐国也看出赵国是真不行了,再不出兵魏国就要得逞。魏国要是拿下赵国,将对齐国形成半包围之势。齐国国君齐宣王于是任命田忌为帅,孙膑为军师,率军十万去救邯郸。

孙膑跟庞涓是同门师兄弟。齐军跟魏军交战便是两师兄弟之间的同门对决。

孙膑和庞涓是同班同学。庞涓为了赶上魏国举办的招聘会提前一年结业,去魏国应聘做了大将。孙膑多学了一年,在鬼谷子的指导下仔细研读了《孙子兵法》。

孙膑毕业后,庞涓热情地邀请他来魏国工作。孙膑如约而来,经国君面试后做了庞涓的副手。

庞涓发现孙膑多学一年就是不一样,比自己强多了,担心孙膑的风头会盖过自己。在嫉妒心的驱使下,庞涓以莫须有的罪名判了孙膑“膑刑”,剜掉了孙膑两块膝盖骨。人没了膝盖骨就走不了路,跟半身不遂没什么区别,出门得做轮椅。

孙膑的真名并不叫孙膑,是因为他受过“膑刑”才被人叫做孙膑。他的真名不详。

孙膑是齐国人。他暗地里联络齐国派驻魏国的使节,让齐国将他送回祖国。回国后,通过田忌将军的举荐,孙膑成为齐军的军师。齐宣王原本想任命孙膑为将,但孙膑说受过刑的人不方便上战场,于是改命孙膑为军师。

孙膑此番出征,有个人恩怨在里面,对庞涓决不会手下留情。

孙膑建议田忌围魏救赵,不去救赵国而是兵指魏国的都城大梁。攻敌之所必救,调动对方,伺机决战。

这个计谋跟庞涓当初围赵救卫的路数一样,不愧是同门师兄弟。

魏军后防空虚,齐军突袭魏国直插大梁。魏惠王发现齐军来袭急召庞涓回援。

此时魏军已经攻克邯郸。赵成侯率败兵突围出城逃往邢台一带。庞涓本想乘胜追击活擒赵成侯,却接到紧急回援大梁的命令。庞涓不敢怠慢,留下少量部队驻守邯郸,率领主力部队火速回国。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庞涓命令部队丢弃辎重轻装前进。魏军一路连跑带颠往回赶。

他们不知道孙膑早已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设好一个口袋,单等他们来钻。

等魏军气喘吁吁赶到桂陵,以逸待劳的齐军突然发起进攻。魏军猝不及防,一触即溃。庞涓也在溃败中被齐军生擒活捉。

这个战例后来被命名为“围魏救赵”收入到《三十六计》当中。

魏惠王大惊,急调河东部队进京护驾,并且要求韩国出兵助战。

齐军见好就收,得胜还朝。

商鞅听说河东魏军东进立即率军越过黄河进攻魏国的旧都安邑。经过长时间围困,秦军将安邑拿下。

商鞅率军伐魏打了个翻身仗,不仅让秦国一雪前耻还攻占了魏国七百里土地。秦国上下扬眉吐气群情振奋。秦孝公喜不自胜,封商鞅为大良造(相当于宰相),授予他军政全权。

一直按兵不动的楚军也趁机北上,一直打到睢[su]水(河南商丘睢县),再次逼近黄河。

魏惠王顾此失彼,不得已跟齐赵等国讲和,退出邯郸让赵成侯复国。齐国也放庞涓回国。

庞涓回国后率军回防河东夺回安邑,迫使秦国同意讲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华世纪谈 最新章节55,围魏救赵,网址:https://www.28zt.com/184/18459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