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章 孔子小传3(1/3)

作品:《中华世纪谈

儒生反对法治,主张德治。但是对老百姓来说,德治比法治更可怕。因为儒生的法律是不公开的,他的嘴就是法律。立法、执法、判决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他的命令、要求甚至是倡议、希望就是法律。你没有照做就会办你。

《孔子家语》说孔子“设法而不用,无奸民”。同时又说“初,鲁之贩羊有沈犹氏者,常朝饮其羊以诈市人;有公慎氏者,妻淫不制;有慎溃氏者,奢侈逾法;鲁之鬻六畜者,饰之以储价。及孔子之为政也,则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氏越境而徙。三月,则鬻牛马者不储价;卖羔豚者不加饰;男女行者别其涂”。

《孔子家语》说鲁国“无奸民”,卖羊前先灌羊一肚子水的人不是奸民吗?放任老婆**的不是奸民吗?奢侈虽然不是罪,但超过周礼规定的标准,儒生认为就是犯罪。比方周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百姓只能用一个鼎吃饭。即便你再有钱,也不能摆出三五个鼎吃饭。那样做就属于“奢侈逾法”。儒生认为违反了礼,就是违反了法。礼就是法。

孔子当政后,“奸民”马上就消失了。给羊灌凉水的不敢灌了。老婆**的给休了。“奢侈逾法”的举家迁走。三个月后,囤积居奇弄虚作假以抬高物价的人改邪归正了。男女不敢一起走路了。

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这样的效果,绝不可能是说服教育的结果,一定是类似严打的残酷手段。试想,少正卯在孔子上任七天就给杀了。他犯了什么罪?无非是思想不同,别说死罪,连罪都构不上。但孔子不但把他杀了,还曝尸三天。多狠啊。三个月让鲁国大变样,孔子没点手段能行吗?

孔子当政展示了“德治”不过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看似温情,实际上比法治更冷酷。没有法的法治比有法的法治更恐怖。法家以法定罪。儒家以德定罪。你思想不好、品德不好就该死。这真有些胡来了。尤其是儒家重视思想控制,严厉打压不符合自己心意的思想。孔子杀少正卯就是儒家打压法家的一个例证。

孔子从政最辉煌的一刻是主持鲁国和齐国的会盟。

当时鲁国跟晋国结盟,奉晋国为盟主。齐国跟晋国争霸,强迫鲁国跟自己结盟。孔子陪鲁定公参加了两国会盟。

在盟会上,齐国要求鲁国但凡齐国出师,鲁国必须“以甲车三百乘从我”。

当时打仗主要靠战车冲锋。步兵跟战车混编,跟随战车冲锋。三百乘甲车相当于现在一个军的兵力。

鲁国不敢不答应。但孔子代表鲁国提出一个条件,要求齐国“反我汶阳之田”。

在此之前,齐国占领了鲁国很多土地。孔子要求齐国归还鲁国被占领土,以此作为鲁国加入齐国的军事同盟的条件。

齐国答应了。

鲁定公对孔子在会盟上的表现很满意,让孔子代理国相的工作。

鲁国的国相是三桓之首的季桓子。季桓子不大操心国事。鲁定公就让孔子帮忙料理国政。

孔子在代理国相的位子做了三年。但是孔子在这三年里面具体做了些什么工作不太清楚。史书记载都是孔子在礼学方面的讨论,坐而论道,没有实际行动,似乎孔子只是清谈治国。

到了第三年头上,孔子终于有行动了,那就是“堕三都”。

三桓都有自己的封地。封地上都筑了城。他们平时住在都城,封地交给家臣打理。

当年,季桓子的几个家臣阳虎、公山不狃等人因为失宠起了贰心,以季桓子的私邑费城(山东费县)为根据地聚众造反。阳虎举兵进攻三桓。关键时刻,孟孙氏的家臣公敛处父率兵赶到,打跑了阳虎。公敛处父之所以手里有兵是因为孟孙氏私邑郕城(山东宁阳)归他管。阳虎之乱虽然被平定,但公山不狃仍然占据着费城。季桓子对此无可奈何。

孔子给鲁定公出了一个连环计,以帮助三桓削弱家臣势力为名拆毁三桓的私邑城防,从而削弱三桓与国君的对抗能力。

鲁定公对孔子的连环计自然是举双手同意。

鲁定公把三桓叫来商量。三桓之首的季桓子第一个同意。他深受家臣之害,自然愿意削弱家臣的势力。但他不知道“堕三都”的另一层意思。叔孙氏也曾经历家臣侯犯之乱,同意拆毁私邑的城墙。孟孙氏见两位老大哥都同意了,也没意见。这事就这么定了。

鲁定公派兵先就近拆了叔孙氏的私邑,然后去拆季桓子的私邑。

公山不狃不肯乖乖就范,起兵反抗。他趁鲁定公的军队在费城,率军奔袭鲁国的国都曲阜。他杀入曲阜直奔鲁定公的宫城。鲁定公见叛兵杀到急忙躲进季桓子的家。三桓和鲁定公都躲在季桓子家的高台上。叛军追过来围攻季桓子家。孔子紧急动员鲁国大夫率领自己家兵救援鲁定公。增援部队赶到时,叛兵已经攻到高台下面。

叛军被驱散。公山不狃逃去齐国。费城最终被拆毁。

但拆到最后一家孟孙氏的私邑时,孟孙氏反悔了,不让拆了。因为他的家臣公敛处父看破了孔子的连环计。并且他对孟孙氏说,没有了城墙,齐国人打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华世纪谈 最新章节外一章 孔子小传3,网址:https://www.28zt.com/184/18459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