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堕三都(1/2)

作品:《中华世纪谈

公元前501年——前496年鲁叛晋与齐盟。孔子堕三都。晋国六卿之乱。吴伐越,吴王阖闾战败受伤而卒,子夫差即位。

齐卫伐晋虽然没有取得什么战果,但是齐景公对此战还是非常满意,奖赏了有功将士。

鲁国感受到威胁,主动去向齐国求和。

公元前500年,齐景公跟鲁定公结盟。孔子陪同鲁定公参加了盟会。

孔子是中国最著名的思想家。

他当时是鲁国的司寇(司法部长)。因为鲁国执政季桓子(季平子之子)受阳虎之乱的影响地位动摇,鲁定公让孔子“行相事”,也就是代理宰相。所以孔子作为鲁定公的助手参加了盟会。

《左氏春秋》说孔子在会上据“礼”力争,要求齐国归还鲁国被占领土,以此作为鲁国加入齐国的军事同盟的条件。在盟誓时,齐国要鲁国发誓“齐师出境,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子要齐国发誓“而不反我汶阳之田,吾以供命者,亦如之。”

《史记》没提入伙的事,只说归还土地的事。似乎孔子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取得了外交胜利。齐景公受孔子君子风范的感召,“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想必司马迁是孺子出身,对儒家先师孔子只拣好的说。事实上,会盟意味着鲁国脱离晋国改投齐国。齐国归还所侵占土地是鲁国背晋投齐所获得的利益。

齐国名相晏婴陪同齐景公参加了会盟。但很奇怪,那么能言善辩的人在会上一句话没说,完全把舞台让给孔子表演。

晏婴在会盟后不久就得病死了。

晋国在齐晋会盟后出兵报复,但是出师不利,在卫国攻城不下,劝降不成,只好灰溜溜回去了。

这下,鲁国对晋国彻底失望,随即又与郑国结盟,正式加入齐国联盟。《左传》说鲁国“始叛晋也”。魏晋时期的学者杜预注解:“鲁自僖公以来,世服於晋,至今而叛,故曰‘始’”。

齐、鲁、郑、卫组成反晋联盟,以齐国为盟主,跟晋国分庭抗礼。

晋国在六卿当政后政出多门,各行其是,令诸侯无所适从,也逐渐失去诸侯的拥戴。

齐国组成反晋联盟跟晋国争霸。从此中原纷争不断。

孔子因为在会盟中的出色表现成为鲁定公信赖的人。孔子给鲁定公出了主意叫“堕三都”,也就是拆毁“三桓”家的城墙,以此削弱“三桓”,巩固君权。

“三桓”是鲁国三位权臣,因为祖上都是鲁桓公一脉,以此被合称“三桓”。鲁国国君的权力都被“三桓”控制,鲁定公不过是“三桓”的傀儡。

孔子建议收缴大夫家的盔甲兵器,拆毁大夫家的城墙,使大夫失去跟国君对抗的能力。

鲁定公当然愿意这么做,马上把“三桓”找来商量。

当然,对“三桓”肯定不能实话实说,而是说为了防止“阳虎之乱”的类似事情发生。“三桓”之首的季桓子第一个赞成。他被家臣阳虎扣押长达三年之久,多亏策反了一个阳虎的手下才侥幸逃脱,反败为胜。但他的封地城邑被另一个家臣公山不狃[ni]武力占据。他对此无可奈何。他举双手赞成“收甲兵”“堕三都”。“三桓”很快达成一致意见。

鲁定公于是派兵先拆了“三桓”之一的叔孙氏的封邑。公山不狃得知鲁定公“堕三都”,举兵反叛。他趁鲁定公的军队在外面拆城墙,率兵偷袭鲁国的国都曲阜。孔子赶紧组织大夫的军队救援才击退了公山不狃。季桓子的封邑也随即被拆除。

但是鲁定公的军队在拆除最后一座封邑时,遭到“三桓”之一的孟孙氏的抵抗。孟孙氏的家臣告诉他,拆除了城墙,收缴了盔甲兵器,不仅削弱了家臣对抗主子的能力,也削弱了主子您对抗国君的能力。并且我们紧挨着齐国,万一齐国杀过来,我们拿什么抵抗?孟孙氏恍然大悟,和家臣一起武力抗拒“堕三都”。

鲁定公的军队发动进攻被孟孙氏据城抵抗所击退。

孟孙氏把“堕三都”的利弊跟季桓子和叔孙氏一说,那两人也是后悔不迭。“三桓”发现上了孔子的当了,从此恨上孔子。他们不但不再拆城墙,反而修复了城墙。

孔子的“堕三都”运动失败了。不仅如此,他还成了“三桓”的敌人,在鲁国混不下去了,只能辞职走人,带领弟子踏上周游列国之路。

鲁国“堕三都”期间,齐卫又向晋国发动了一次进攻,作为不久前晋国伐卫的报复。

晋国为了拆散反晋联盟,出兵进攻卫国,想强迫卫国重新跟晋国联盟。但卫国对上次盟誓受辱耿耿于怀,坚决不同意跟晋国联盟。晋国攻城不下转为围困,但又怕齐军赶到腹背受敌。于是晋军主帅赵鞅向卫国索要“卫贡五百家”,也就是要求卫国进贡五百户人口,作为之前卫国进攻邯郸的补偿。卫国为了尽快打发走晋军,同意了。晋军就带着这五百户人家撤围而回。

齐国替卫国报仇,出兵讨伐晋国。他们这次攻克了晋国的河内(河南新乡卫辉市)。河内是卫国故土。卫国将其收回。齐卫没有继续深入而是见好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华世纪谈 最新章节44,堕三都,网址:https://www.28zt.com/184/18459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