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移宫案(2/3)

作品:《中华世纪谈

中。可以说,天启帝是客氏一手带大。

天启帝让客氏住进乾清宫附近的咸安宫,方便她照顾自己。

大臣们劝他放客氏出宫。你已经成年了,还留着乳母在身边让人笑话。

天启帝恋恋不舍地放客氏出宫。

但是客氏走后,天启帝吃不香睡不香。于是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又把客氏叫了回来。天启帝把客氏当做太后奉养。

客氏有个对食叫魏忠贤。对食是指宫里的太监跟宫女搭伙过日子,结成假夫妻。但是魏忠贤是太监,客氏不是宫女,两人结成假夫妻其实算是姘居。

天启帝知道两人关系,但不介意,并且爱屋及乌宠信魏忠贤,提拔他为秉笔太监。魏忠贤因此掌握了宫中大权。

天启帝朱由校即位时16岁。

因为父亲不受万历待见,天启帝自小也不被万历重视。老大不小了也没人给张罗找老师。

在万历死的前一年,有人上书万历,说:“皇长孙十有五岁矣,亦竟不使授一书,识一字。我祖宗朝有此家法否?”朱由校都15岁了,竟然还没有读书识字。这是我朝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这个上书没有下文。万历看了没有都不知道。

一年后,他爹做了皇帝,给他安排了老师。但字还认全呢,他爹就死了,他随即被推上皇位。

天启帝做了皇帝写个手谕,涂涂改改,语句不通,让大臣们哭笑不得。

这样的文化水平看奏折都费劲,批奏折更困难了。当然了,有司礼监太监在一旁帮忙,他可以不用看,不用写,只管点头摇头即可。但是生活经验、社会经验、政治经验缺乏,点头摇头对他来说也同样是困难的事。他哪知道这事可行还是不可行,该批还是该驳呢?他毕竟长在深宫,从来没机会参与政治。对当时复杂的政治局面难以应付。

其实他爹死时给他指定了辅政大臣。但他跟他们不熟,信不过他们,不知道他们谁忠谁奸。他希望找一个既熟悉又信得过的人辅佐自己。

魏忠贤是他生母的贴身太监、乳母的对食,从小跟他相熟,深得他的信任。于是他提拔魏忠贤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帮他批阅奏折。只可惜魏忠贤也是个半文盲,照样看不懂奏折。不过没关系,天启帝给他配俩识字的太监做他的秘书。魏忠贤只需要帮自己判断点头还是摇头即可。魏忠贤的阅历丰富,遇事有主见。

明朝后期党争问题严重。有人认为万历几十年不上朝就是厌倦了党争,惹不起躲得起,以此作为对党争的抗议。天启帝更是没有能力摆平朝中错综复杂的关系,索性也躲了起来,让老江湖魏忠贤去应付。

当时朝中党派林立。势力最大的党是东林党。

东林党起源于万历年间的无锡东林书院。这是个民办学校。主办人是几个仕途不得志的退休官员。他们在教书的闲暇坐而论道,探讨治国之道,点评朝政得失。后来影响力逐渐增大,粉丝越来越多,在职官员也加入其中。一帮坐而论道的清客逐渐发展成一个党派,人称东林党。

东林党自称清流,以维护儒家教义为己任,致力于社会道德和政治秩序的重建。但非黑即白、非友即敌的思维模式使东林党非常容易挑起党争。

在明朝后期频繁党争之中,几乎处处可见东林党的身影。东林党不再满足议政,坐而论道,空谈救国,而是积极参政,通过朝中的代言人向朝廷施压。

东林党在“国本之争”、“三大案”等党争中获胜,名气越来越大,粉丝越来越多,成为朝中势力最大的政治集团。朝中虽然党派林立,但任何一个党派都不能跟东林党抗衡。如果明朝有参众两院,东林党肯定是占多数席位的第一大党。

东林党对朝政或大臣的评论会直接影响到政策的制定或大臣的仕途。

受到东林党压制的其他党派开始搞联合,抱团取暖,一致对外。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等组成齐楚浙党,跟东林党分庭抗礼。他们为了加强自己的政治势力,向魏忠贤靠拢,借助魏忠贤的势力对抗东林党人。东林党人称他们为阉党,鄙视他们,排挤他们。

朝堂之上,天天上演窝里斗。不管什么事他们都会争得吐沫横飞。群臣站队哪一边不是依据国家利益而是依据党派利益。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反对。党争已经没了正邪对错之分。

天启帝无力制止党争,也分不出谁对谁错,索性不去上朝,由他们自己吵去。群臣上奏折,他就扔给魏忠贤处理。

有了魏忠贤的帮助,朱由校省心、省事多了。他可以放心去做他喜欢的事情。

天启帝这孩子可能是鲁班转世。他对木匠活的喜爱超过了本职工作。

要说他的木匠手艺真的好生了得,做出来的东西构思精巧,美伦美央。他设计并制作出轻巧的折叠床,可以轻而易举地搬来搬去。他雕刻的木偶活灵活现,再刷上五彩的漆,栩栩如生。他雕刻、油漆的花鸟屏风叫人拿到市上拍卖,竟卖了1万钱。

现在的微缩景观都是天启帝那时玩剩下的。他做的亭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华世纪谈 最新章节391,移宫案,网址:https://www.28zt.com/184/184597/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