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入主南京(2/2)

作品:《中华世纪谈


何福发现粮道被断,马上出兵争夺。建文帝得知朱棣打到淮河,急调徐达的儿子徐辉祖率兵拦截。两支官军前后夹击朱棣。

双方展开激战。朱棣这边左支右绌被杀得大败,连折几员大将。

朱棣部下劝他赶紧撤回河对岸。朱棣坚决不同意。他说:我们多在这里坚持一天,对方就多饿一天,战斗力就多下降一分。

部下担心深入敌后腹背受敌凶多吉少。朱棣说:那咱们发扬一下民主,大家投票。同意渡河的人站到左边去。同意坚持下去的人站到右边来。结果他手下将领全都站到左边。

朱棣很没面子,发怒道:那你们走吧!我自己在这里坚持。

大家见朱棣发了脾气,不敢再多说什么。

建文帝得到战报说朱棣惨败,灭亡在即,大喜之余下令徐辉祖撤回。既然朱棣已经快完了,还留那么多军队干嘛?让何福留在那里清剿残敌,让辉祖回来保卫京师。

建文帝匪夷所思的决定救了朱棣。徐辉祖一走,朱棣压力陡轻,转危为安。

官军送来粮草被朱棣截住。何福饿急眼了,不顾一切出兵抢夺,但被朱棣早已设下的伏兵杀败。粮草全部被朱棣夺走。

何福有些傻眼。将士们都饿着肚子,这仗可怎么打?他决定南撤,命令部队明天一早出营集合,退守淮河重新布防。集结信号是三声号炮。

与此同时,朱棣判断敌军没了粮草一定军心大乱,决定趁机发动进攻。他命令部队天不亮就出发,潜伏在敌营四周,听得三声号炮,一起动手。

双方不约而同都约定了三声炮响,只不过一个是撤,一个是攻。

次日一早,朱棣的部队进入到进攻位置。政府军将士也打好背包侯在营门前。

朱棣下令放炮。只听得“咚、咚、咚”三声炮响,朱棣的将士们呐喊一声冲向敌营。这时,营门一开,政府军扛着大包小包蜂拥而出。他们以为三声号炮是自己人发出的。

出营的士兵一看不对赶紧回挤。营中的士兵不明就里还在往前挤。营门口挤成一个大疙瘩。朱棣的军队杀到,砍出一条血路冲入营内。如同黄鼠狼进了鸡窝,鸡飞狗跳之后一地鸡毛。

何福见局面失控已经无法挽回,骑上一匹快马夺门而逃。

朱棣大胜之后顺势杀过淮河。朱棣绕过有重兵驻守的城池,直取守卫薄弱的扬州。扬州守军望风而降。

拿下扬州,南京隔江而望。

建文帝吓坏了,派人向朱棣请和。他向朱棣保证再也不削藩了,并且还要增加朱棣的封地。朱棣对此嗤之以鼻。

建文帝求和不成,只得硬着头皮迎战。他下诏勤王,急调各路兵马回援。盛庸奉命放弃山东回撤长江南岸布防。

官军收缴了江北民船,让叛军没法渡江。但建文帝任命的水军都督陈瑄率领水军投降了朱棣,将叛军渡过长江。长江防线立马崩溃。盛庸单骑逃走。

叛军杀散长江守军,直逼南京。

建文帝想跑。翰林大学士(负责起草诏书,参与政事)方孝孺极力阻拦,劝建文帝固守待援。他说南京还有20万兵,凭城固守还怕挡不住叛军吗?等勤王大军一到,内外夹击,南京城下就是叛军的坟场。建文帝于是打消了逃跑的念头。

建文帝固守待援等待勤王之师。

建文帝分派诸王把守城门。他的十八叔,也就是朱棣的十八弟,谷王朱橞[hu]负责把守北边的金川门。

朱棣兵临城下。朱橞站在城墙上看到哥哥朱棣,不愿跟哥哥为敌,下令打开城门。朱棣兵不血刃就占领了京城。

在城陷的那一刻,建文帝万念俱灰举火自焚。

不过有人说建文帝并没有自杀,而是潜逃出城隐居海外,出家做了和尚。朱棣后来派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搜捕建文帝。

朱棣进驻南京,当仁不让做上了皇帝,宣布“靖难之役”胜利结束。

各地赶来增援的勤王部队听说建文帝自焚了,无奈之下投降了朱棣。朱棣命令他们各归本营。

纵观朱棣的“靖难之役”,取胜的关键一是运气,二是建文帝太蠢,三是朱棣指挥出色。老天爷帮朱棣也就罢了,建文帝瞎指挥在无形中也帮了朱棣。最可笑的是,朱棣都已经反了,建文帝还命令前线将领不准害了朱棣的性命,搞得前线将领在作战中缩手缩脚。朱棣的胜利可以说是建文帝送的。
本章已完成! 中华世纪谈 最新章节363,入主南京,网址:https://www.28zt.com/184/184597/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