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五路伐夏(1/2)

作品:《中华世纪谈

1076年——1100年宋军西征西夏,大败而回。宋神宗郁郁成疾,崩。

王安石变法虽然半途而废,但施行期间也的确给宋神宗敛了不少财。其实宋神宗的目的就是理财。他在王安石之后继续理财,通过扩大国家专卖范围增加财政收入。

王安石说他能不加重百姓而增加财政收入,其实是讲了大话。他和宋神宗无一不是与民争利。

不管怎么说,宋神宗熬过了财政拮据的困难时期,现在不但财政赤字没了,国库还出现盈余。有钱了的宋神宗开始琢磨收复西夏。

宋朝在王安石变法时期跟西夏发生了严重的边境冲突。

西夏一直以来不断侵扰宋朝边境。宋朝立足防守,不愿扩大事态。

司理王韶上书宋神宗建议收复河湟,挟制西夏。他认为河湟地区是宋夏必争的军事要地。如果让西夏拿到河湟,它没了后顾之忧就会放心大胆地南侵宋朝。宋朝拿到河湟,西夏腹背受敌就不敢轻举妄动。

宋神宗认为他的计策很好,破格提拔他为安抚使负责收复河湟的事。

河湟地区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地区,当时被吐蕃人占领。吐蕃曾经强悍一时,但在分裂后迅速衰落。河湟被若干个吐蕃部落首领瓜分割据。一盘散沙的吐蕃人根本不是宋军的对手。宋军连征带抚顺利收复河湟,辟地千里。

这是宋朝自开国以来久违的大胜利。宋神宗喜出望外,心花怒放。

朝廷把河湟地区划分为五州:熙州、河州、洮州、岷州、永宁寨。

宋朝不仅得到一块军事要地,还通过茶马贸易获得军队急需的战马,顺便还赚回不少钱。

收复河湟后,宋神宗开始为讨伐西夏做准备工作。

王安石变法后,国库有了盈余。宋神宗利用国库盈余建了52个战备物资库。

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王安石变法既为富国也为强兵,在强兵方面除了推行保甲法还推出了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法等措施。将兵法加强了将与兵之间的配合;保马法为军队保证了战马的供应;军器监法提高了兵器生产的质量。总之,王安石变法之后,宋军的战斗力有所提高,为宋神宗备战提供了帮助。

宋神宗虽然将王安石罢相,但没有完全废除王安石的变法措施。有些变法措施被宋神宗继承下来,加以改造后继续推行。

在富国方面,宋神宗继承了王安石“与民争利”的理财思路,虽然废除了“青苗法”等措施,但扩大了国家专利的范围和力度,加强对盐、铁、茶等商品的专卖管理。专卖跟王安石“理财”的法子一样,富国不富民,对改善财政状况有帮助,但无益于促进商业和生产。宋神宗急于改善财政状况,顾不了那么多。

在强兵方面,宋神宗将王安石的将兵法等措施改造继续推行,加强了军队的训练。他在军队中设置了教头专门负责训练军队。

《水浒》里豹子头林冲就曾是八十万禁军的教头。不过,禁军有教头270人。八十万除270大约3000人。林冲只是训练3000人的武术教练,并非八十万禁军的总教练。

1081年,西夏发生内乱。太后和皇帝因为争夺权力干起仗来。太后囚禁了皇帝引起西夏内乱。

宋神宗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下令出兵西夏。

35万宋军兵分五路攻入西夏。

第一路六万人由宦官李宪率领,目标兰州。第二路九万人由将军种谔率领,目标米脂。第三路六万人由宦官王中正率领,目标怀州。第四路九万人由外戚高遵裕率领。目标灵州。第五路五万人由将军刘昌祚率领,目标灵州。

五路军统帅有两位是宦官,一位外戚,两位将军。

宋神宗和历任皇帝一样不信任武将。他让亲信太监李宪为主帅,宦官王中正和外戚高遵裕为副帅。两位将军分兵听命于两个副帅,充当他们的先锋。

大臣们劝宋神宗不要这样做。宋神宗不听。他选帅的标准主要看忠诚度,会不会打仗倒在其次。

种谔立功心切,不等粮草备齐就领军出发。出境后,他挥军围攻西夏的米脂寨。夏军8万来救,被种谔力战击溃。种谔随后攻破米脂寨,取得西征的开门红。

王中正畏敌惧战,借口有雾逡巡不前。种谔跟他着不起那份急,上书宋神宗要求摆脱宦官的控制。宋神宗看在他立下首功的份上,答应了他。种谔于是率本部军直插西夏腹地,攻城拔寨打得非常痛快。

刘昌祚打得也非常好。他冒死攻破西夏险关,迅速向灵州挺进。部队进展非常快。当他们打到灵州的时候,灵州的城门都没有来及关。刘昌祚原本有机会冲进灵州,将灵州一举拿下。没想到落在后面的高遵裕贪功,强令刘昌祚必须等他带着主力部队赶到之后才能攻城。刘昌祚只能在城外围而不攻。

高遵裕终于姗姗来迟。灵州已经做好了固守的准备。高遵裕指挥本部军攻城,让刘昌祚率本部军去外围打援。他的意思很明显,你一边溜达去,这功劳是我的了。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华世纪谈 最新章节321,五路伐夏,网址:https://www.28zt.com/184/184597/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