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四镇之乱(1/3)

作品:《中华世纪谈

773年——779年河北四镇已成割据之势。吐蕃、回纥轮番入侵。

田承嗣等“安史之乱”的叛将投降朝廷后担心朝廷秋后算账,大力扩充军队。他们觉得实力能和朝廷抗衡后开始轻视中央,拥兵自重,建立独立王国。这些独立王国名义上还属于朝廷,实际上,地盘、权力都成了他们的私产,父传子,子传孙。朝廷无法干涉。

田承嗣公开为安禄山、史思明父子建立祠堂,称之为四圣祠。为唐朝的四大战犯设立祠堂,这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但唐代宗只是忍气吞声地婉言相劝,让田承嗣拆除了事。

田承嗣申请兼任朝廷宰相。唐代宗满口答应,不但立即送去委任状,还将自己的女儿、大唐的公主许配给他的儿子。希望通过联姻换取田承嗣的忠心,使他和中央站在一起。但皇帝的讨好只会使田承嗣等更加骄横傲慢,蔑视中央。

773年,昭义节度使薛嵩病死。

这个薛嵩是薛仁贵的孙子。《薛刚反唐》的原型就是薛嵩。他参加叛军反唐,后来归顺朝廷被封为节度使。

薛嵩死后,将士们拥戴薛嵩的儿子薛平为帅。但薛平却把帅位让给了叔叔薛萼。

传位给儿子薛平是薛嵩的愿望。薛嵩的亲信成全了他的愿望,推举薛平为帅。但薛平当时只有17岁,既没根基也没威望,镇不住那些老将。尤其是他的叔叔薛萼,跟薛嵩联手打天下劳苦功高,不但有威望,还有兵权。薛平知道自己做不了这个节度使,贪图这个虚名没准会把命搭上。他以守孝三年为名主动把节度使的位子让给叔叔,自己扶着父亲的灵柩回乡。

昭义兵马使裴志清不接受薛萼为帅,发动兵变驱逐了薛萼。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跟薛嵩是儿女亲家。他谎称调停,带兵来到昭义,突然发动袭击占领了昭义。裴志清率众归降田承嗣。薛萼逃往京城。

昭义兵变其实就是田承嗣幕后主使。他想通过吞并其他藩镇做大做强。

田承嗣此举惹起众怒。众藩镇不能容忍趁火打劫、向兄弟藩镇下手的行为。何况田承嗣这家伙一贯仗势欺人,自视江湖盟主,视其他藩镇为小弟,呼来喝去。众藩镇都恨他不死。

可田承嗣实力最强,单打独斗谁也不是他的对手,必须联手才行。谁来挑这个头呢?众藩镇这时想起还有个朝廷,纷纷上书朝廷,请唐代宗出面主持公道。

唐代宗非常高兴地看到让他头疼不已的河北藩镇发生了分裂。他积极介入,希望解决田承嗣成为解决藩镇问题的契机。

唐代宗下旨要求田承嗣立即从邻国无条件撤军。田承嗣根本不睬。于是唐代宗出面组织了邻近的九个藩镇,组成多国部队前去讨伐田承嗣。

多国部队由南北两个方向夹击魏博。北线部队由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幽州节度使朱滔率领。南线部队由平卢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淮西节度使李忠臣率领。

田承嗣在多国部队的围攻下连遭败绩。李正己攻陷德州。李忠臣攻陷卫州。田承嗣猛虎也怕群狼,不断丧师失地。

为了摆脱困境,田承嗣使出离间计,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分化瓦解多国部队。

他对李正己说:我已经是七老八十快死的人了,子孙又不成器。我这块地盘早晚都是你的,何必兴师动众的。他暗示会把魏博让给李正己。

李正己一听,大喜,立即按兵不动。

李正己手握十州地盘,在北方实力最强。他按兵不动,其他凑数几个节度使也不肯上前。田承嗣在南边的威胁解除了。

他又对成德节度使李宝臣说:你的老家在范阳。我知道你一直想把范阳拿下来。可范阳在卢龙留后朱滔手里。你跟他联手来打我,得了地盘也不是你想要的。还不如咱俩联手打他拿下范阳。

他先行调兵向北做出攻击卢龙的态势。李宝臣大喜,也掉头攻击朱滔。田承嗣一看两家真打起来,忍不住偷着乐,收兵回营看热闹。

田承嗣的离间计成功了。多国部队被瓦解。眼见讨伐战变成大混战,唐代宗也无可奈何。田承嗣假模假式地向皇帝认罪,请求宽恕。李正己也替他求情。唐代宗只好就坡下驴宣布结束战争。

唐代宗下旨恢复昭义镇,任命华州刺史李承昭为昭义节度使。但是昭义六州中的四州仍在田承嗣手中,恢复后的昭义镇只有邢州和磁州。

唐代宗有心让田承嗣退出昭义四州。但田承嗣肯定会要求收回被其他藩镇占领的领土。田承嗣的魏博原先有六州,在李正己夺去德州、李宝臣夺去沧州、朱滔夺去瀛洲之后,现在只剩下三州。田承嗣岂肯善罢甘休。而李正己、李宝臣、朱滔已经把占领区当做战利品据为己有,绝无吐出的可能。唐代宗也不敢强迫他们把到嘴的肥肉再吐出来,只能接受现状。

虽然如此,唐代宗在河北藩镇中间插进一根钉子也算有所收获。

河北之乱刚结束,河南又乱了。

776年,汴宋节度使田神玉去世。

汴宋军区下辖8个州,把守着长安东大门,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唐代宗任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华世纪谈 最新章节261,四镇之乱,网址:https://www.28zt.com/184/184597/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