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两帝驾崩(1/2)

作品:《中华世纪谈

759年——762年叛军再陷洛阳。史朝义弑父史思明自立,叛军内乱。唐玄宗、唐肃宗崩,唐代宗继位。

史思明原计划率兵西进攻取长安,但是因为李光弼的牵制,不敢让主力部队离开洛阳。他派兵五千西犯陕州,遭到陕城守军的痛击。

双方此后陷入僵持。

现在没有力量反攻。先前唐肃宗把军队全抽调到邺城,造成边防空虚。原先臣服唐朝的少数民族趁机起兵作乱。吐蕃、党项、羌人、西原蛮等纷纷向唐朝发起进攻。党项人一度杀到长安附近。唐肃宗不得不把军队调回去弹压各路叛军。

襄州、淮西守将先后举兵叛乱。唐肃宗更是忙得焦头烂额。

761年,局势稍稍转好,唐肃宗便迫不及待地对史思明发起反攻。

唐肃宗不满李光弼放弃东京洛阳,命令李光弼趁胜收复洛阳。李光弼说我们现在的实力,守有余,攻不足。轻率发动进攻,胜算不大。唐肃宗不听,派鱼朝恩做监军督促他出兵。李光弼不敢抗命,只得率军离开河阳向洛阳进军。

进至邙山。仆固怀恩下令在平地安营扎寨,摆出与敌决战的态势。李光弼赶到后阻止了他,下令把营盘迁到一个险要之处,准备打防守反击。

仆固怀恩是郭子仪旧部,排斥李光弼,通过鱼朝恩阻止李光弼迁营。两方因此争论不休。

士兵们已经拆了旧营准备建新营,可将帅争吵不休让他们不知道是该往东还是往西,只能站在那等着。

洛阳叛军见状迅速出击。没有营盘也没有指挥的立时崩溃,四散奔逃。李光弼等人也只能逃之夭夭。

非但没有夺回洛阳,还把河阳丢了。

唐肃宗把兵败的责任归罪于仆固怀恩,但对李光弼也挺失望,把他调回京城。后来江淮发生内乱,唐肃宗又把李光弼派去江淮,坐镇临淮。

史思明占领河阳后没了后顾之忧,以儿子史朝义为先锋向潼关挺进。

唐肃宗担心潼关有失,急调军队增援陕城阻击史思明。

史朝义进抵礓子岭,遭到强有力的阻击,大败而回。不甘心失败的史朝义随后又发起了数次进攻,但均被击退。史思明连战连败损兵折将,只好退避三舍休整部队。

史思明大怒,骂史朝义胆小如鼠,扬言要将他军法从事。

史思明从来就不喜欢史朝义。史朝义是史思明的长子,按理说是太子的不二选择。但史思明不想立史朝义为太子,想杀了史朝义立他最钟爱的幼子史朝清为太子。史思明的亲随把史思明的想法暗中透露给史朝义。史朝义又发愁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

叛军进攻受阻,转攻为守。

史思明命令史朝义筑城防守,要求史朝义一天之内把城修好。史朝义率兵不眠不休把城墙垒好。史思明来检查时只差一道外墙抹泥的工序。史思明当众大骂史朝义无能。他对亲随说,等打下陕城,我一定会杀了史朝义。这话又传到史朝义的耳朵里。

史朝义起了杀心。

史朝义派他的心腹率亲兵卫队连夜闯入史思明的住处将其扣押,后来担心人心不服夜长梦多又将其秘密杀害。

史朝义杀了史思明后自立为帝。

他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回范阳杀了弟弟史朝清和史朝清的亲信。

此举引发范阳内战。一个叫高久仁的将领在内战中下令杀死城中所有胡人。数千人死于非命。冉魏灭胡的故事在唐朝重演。史朝义派人诱杀了高久仁,范阳的局势才安定下来。

史朝义弑父自立,史思明手下的大将无法接受,不肯前来朝拜他,也不愿听他号令。叛军开始出现分裂。史朝义只是名义上的叛军首领,并不能完全控制叛军。叛军各部开始各自为战。此后叛军只能打小仗,组织不起大战。

叛军内讧给了反击的机会。四面出击,连战连胜。叛军丧师失地,势力不断萎缩。

就在形势一派大好之际,内部突然出现一个意外情况。

绛州出现饥荒,百姓的赋税交不上来。军队的粮饷来自百姓的赋税。赋税收不上来,粮饷就发不下去。军队因为拖欠粮饷爆发哗变。哗变士兵杀了唐肃宗任命的节度使,自己推举节度使。唐肃宗担心军队叛变投敌,委曲求全,承认了士兵推举的节度使。

但士兵推举的节度使也解决不了粮饷问题。哗变士兵开始出营劫掠。绛州大乱。哗变有向周边蔓延之势。

唐肃宗担心叛军趁虚而入。如果叛军拿下河东杀入关内,长安就悬了。唐肃宗只得重新启用郭子仪前去安抚。郭子仪早先坐镇河东很多年,在河东有很高的威望。

郭子仪带着大批粮草、军饷来到河东,杀了带头哗变的士兵,迅速稳定住河东局势。

史朝义果然想浑水摸鱼杀入泽州。但他派来的军队被郭子仪击退。

郭子仪想趁势发动反攻,但此时朝内发生巨变。唐玄宗、唐肃宗接连驾崩,国家陷入停顿,朝廷发生政变,无暇顾及战争。

被强行退休的唐玄宗从四川避难回来后住在长安城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华世纪谈 最新章节257,两帝驾崩,网址:https://www.28zt.com/184/184597/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