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元宏迁都(1/2)

作品:《中华世纪谈

公元492年——494年萧赜之后帝位更迭频繁。北魏迁都洛阳,全面汉化。

为了方便完成全盘汉化的宏伟大计,拓跋宏决定迁都,把北魏的国都由平城迁到洛阳,深入中原,深入汉文化的腹地,远离胡人聚集区,跟落后的胡人文化做一个彻底地切割。

但是他担心会受到背宗忘祖的指责不敢明说,声称平城寒冷,风沙太大,想把都城迁到洛阳。

这个理由太过牵强,他在朝里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只得作罢。

公元493年,拓跋宏决定南伐。他的理由是萧赜制造了三千辆战车准备北伐,所以他要先发制人发动南伐。

拓跋宏让人以《周易》占卜南伐的吉凶,得到一个“革卦”。拓跋宏大喜,认为“革卦”是大吉。他说:“此是汤武革命,顺天应人之卦也。”

朝廷重臣拓跋澄说“革”是变革之意,意味着改朝换代,推翻暴君。商汤王周武王得到此卦是吉利的。我们要发动的战争是开疆扩土不是革命。这个卦跟我们要占卜的事不沾边,怎么能说是吉利的呢?

拓跋宏大怒,骂拓跋澄想动摇军心吗?吓得拓跋澄和群臣不敢再说话。

散朝后,他把拓跋澄叫了过去。拓跋澄是朝中重臣,地位相当于宰相。拓跋宏要做什么事必须得到他的支持。他跟拓跋澄说了实话,南伐是假,迁都是真。拓跋澄恍然大悟,说这是好事啊,立足天下的中央,统治华夏的四海,把魏国发扬光大。拓跋澄当即表示支持。

得到拓跋澄的支持,拓跋宏打定主意迁都。

本年,南齐的萧赜得病死了。因为他中意的太子比他先走一步,临死时他让太孙萧昭业继位。

萧赜留下遗旨:“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也就是说朝廷大小事都要和萧鸾商讨后决定。萧鸾是他的堂弟加亲信。他让萧鸾辅佐萧昭业,要求萧昭业什么事都要跟萧鸾商量。

拓跋宏得知萧赜死了,立即全起大军三十万南下。

大军渡过黄河进入洛阳。当时阴雨绵绵,群臣劝他等雨停了再走。雨天行军太劳累,并且运粮也困难。拓跋宏就坡下驴驻军洛阳。

拓跋宏召集群臣开会,讨论迁都。他说天意不让我们南伐,但无功而返又让人笑话。既然天意要留我们在洛阳,不如干脆就把都城迁到这里。拓跋宏还拿之前的“革卦”说事,称天意就要我们进行变革。群臣震惊,纷纷反对。但拓跋宏亲信的大臣都纷纷表示赞成。拓跋宏拍板就这么定了,宣布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随行文武官员后来才明白,他攻齐是假,迁都是真,把他们都骗到了洛阳。但皇帝是金口玉言,文武百官也无可奈何,只得把家从鲜卑人聚集区迁到了汉人聚集区。

拓跋宏要求鲜卑人全面接受汉文化,说汉语、写汉字、穿汉衣、改汉姓、学习汉人的文化和礼仪。

拓跋宏把汉语定为官方语言,要求30岁以下的人必须学汉语,说汉语。

鲜卑人的姓氏也改为汉人姓氏,比如拓跋氏改姓元。

从此拓跋宏改名为元宏。

汉人官制、法律、制度等等,孔子“礼制”的那一套全部照搬过来,甚至门第观念、繁文缛节都学得有模有样。

元宏还鼓励鲜卑人娶媳妇嫁闺女要和汉人攀亲,通过联姻把自己彻底融入汉人堆里。

元宏全盘汉化也受到习惯势力的抵制。但元宏坚持要这样做,毫不动摇。汉化措施慢慢也就推行开来。

汉文化受到崇拜。在北方一直处于寒冬期的汉文化开始冒出新芽。

鲜卑人对汉文化的崇拜,使鲜卑人作为一个民族迅速消失在汉人中间。到了隋唐时期,鲜卑作为一个民族已不复存在。

不过隋朝皇帝杨坚、唐朝皇帝李世民都有鲜卑血统,这让崇拜强隋盛唐的汉人感觉有些不爽。甚至有人主张把隋唐也归入胡人政权。

北魏这边搞文化建设,南齐那边搞权力斗争。

萧赜死后萧昭业继位。

萧昭业这个人写了一手好隶书,想必学问也不小。但是这人品行不佳,阳奉阴违,两面三刀。萧赜当年立他为太孙就是看中他的仁孝。他父亲病时,他床前床后伺候。他父亲死时,哭得快背过去了,见者动容。萧赜看在眼里赞叹这孩子孝顺。殊不知,他堂前哭完,回到自己屋里就说笑如常。他恨父亲老管着他,找人诅咒父亲早死。他父亲死后,萧赜立他为太孙,于是他又开始诅咒萧赜早死,好让他尽快接班。萧赜病了,他给妻子写信写了满满一张纸的喜字。萧赜死了,尸体刚入棺,他便迫不及待地把萧赜的乐队叫到家里演奏,庆祝诅咒应验。

祖父、父亲都死了,再没人能管得了他了。萧昭业开始撒了欢地恣意胡来。

以前他要个零花钱都要不来,现在整个国库都是他的,敞开了花。他打开萧赜的宝库,让皇后和嫔妃随便拿,甚至以砸碎宝物为乐。他不到一年功夫他就把国库十年的积蓄全部祸祸光。

他想去哪玩去哪玩,想跟谁睡跟谁睡。他爹的妃子,论起来算他的母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华世纪谈 最新章节189,元宏迁都,网址:https://www.28zt.com/184/184597/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