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丝绸之路(1/2)

作品:《中华世纪谈

公元前115年——前111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从此开通。南越叛汉。列侯以酌金作弊夺爵者106人。

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打小“精于心算”。那时算账没有算盘,是用算筹(用于计算的一堆小棍棍)计算,算个题需要摆老半天。桑弘羊不用这么麻烦,靠心算。脑子一转,答案就出来了。

家里出钱给他捐了一个官。汉武帝看他擅长计算就任命他为侍中,也就是自己的私人助理,负责帮他理财。

张汤是长安丞(负责刑狱的副市长)的儿子,受家庭熏陶,自小对刑狱方面的事情很感兴趣。后来子承父业做刑狱方面的官员。因为擅长揣摩领导的内心想法,按照领导的意图判案,很得领导赏识,张汤升迁很快,后来成为御史大夫、汉武帝的内阁成员。

张汤断案不求公正,但求皇帝满意。汉武帝想办谁,他就往死里整。汉武帝想保谁,他想方设法为其脱罪。同一条法律,不同的解释,被告人的生死就在他的两片嘴之间。这是他的本事。

其实桑弘羊和张汤都是力求领导满意的人,否则也不会成为汉武帝的左膀右臂。桑弘羊挖空心思发掘赚钱之道。张汤全力配合力求各项赚钱措施落到实处。

他俩互相配合实行“算缗告缗”。

算缗的征收对象主要是商人。算缗类似于现在的营业税。只不过古代没有开**一说,也没有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的环节,难以计算营业额,所以征收营业税是按囤积货物的价值计算。这样计税不仅容易操作,还可以促使商人赶紧把货卖出去,打击囤积居奇。囤积居奇会被重复征税。这一点又类似于现在的房产税。**通过征收房产税提高房产的保有成本,促使拥有多套房产的人赶紧把房子出手。

按理说6%的税率不算高,跟现在营业税的税率也差不多。那时农民的农业税在十五税一的时候税率6.7%,比6%还高。只不过后**鼓励农业,把农业税的税率降为三十税一,也就是3.3%。只不过**一下子把税率提高五倍让人接受不了。有些人为了少交税就想方设法把资产藏起来。

这时张汤出场了。

张汤下令严查偷税漏税者,确保税收制度的贯彻执行。谁敢偷税漏税,除罚没全部家产外全家服刑一年。谁能揭发偷税漏税的人,一旦查实,奖励被罚没人家产的一半。他让杨可专门负责此事。

杨可很卖力,“得民财务以亿记”。“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但凡家里趁点钱的大都被人告了。

谁报家产都免不了就低不就高,而官府上门核查却是就高不就低,两者的数据难免出现差距。那时又没有负责资产评估的第三方机构,算不算偷税漏税由**说了算。于是很多人的家产被**没收。没收来的财产堆满上林苑。

汉武帝乐了。百姓不乐意了。汉武帝一系列的“理财”措施让所有人都很受伤。诸侯受“皮币”之苦;“中家以上”受“算缗告缗”之苦;中家以下受盐铁**之苦。全国人民怨声载道。

盐铁**涉及到所有人,其中受害最深的是家境不太富裕的人。盐铁转国营之后变得质次价高,使百姓的负担加重。

**打击商人的同时也重创了商业,市场为之萧条。“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做买卖的人少了,税高了,商品价格自然就上去了,老百姓的支出当然也就增加了。

**超量发行货币造成通货膨胀。百姓的日子雪上加霜。

社会已经不再稳定。但汉武帝似乎并没有注意到,仍在穷兵黩武。

匈奴被撵到漠北,也就是外蒙。漠南,也就是内蒙,已经不见一个匈奴人。汉朝边境安全了。

但汉武帝总担心匈奴人会卷土重来。有心派军驻守漠南,又没有这个能力。在河套地区修了一个朔方城(在内蒙包头附近)就已经花了上百亿的钱。驻军整个漠南会把汉朝拖垮。主要是远途运输物资的成本太高。

张謇建议汉武帝以夷制夷,把漠南交给乌孙人,让乌孙人替汉朝防御匈奴。

乌孙是西域的一个大国,实力跟匈奴有的一拼。张骞出使大月氏时到过西域,对西域各国的情况都有所了解。乌孙以前是匈奴的一个小弟,后来实力越来越强就脱离了匈奴自立门户。匈奴曾出兵攻打但被乌孙击败,只能接受现实。

张骞建议跟乌孙和亲,把乌孙拉到自己一边来,让乌孙人填补漠南的势力真空,作为汉朝的缓冲。另外张骞希望把西域各国都拉到汉朝这边来,斩断匈奴的羽翼。

汉武帝觉得这个主意好,就派张骞带着一个大型使团和大批礼物出使西域。

此时,河西走廊已经被汉朝拿下。河西走廊是指甘肃西北部那一条狭长的平原地带,是汉朝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

这回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不用再担心匈奴人了。张骞一行人很顺利到达西域。

张骞首先去访问乌孙。乌孙得知汉朝强盛,非常希望跟汉朝友好,但并不想去招惹匈奴,也没有迁徙漠南的打算。张骞这次出使又失败了。

张骞不想空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华世纪谈 最新章节98,丝绸之路,网址:https://www.28zt.com/184/184597/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