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三章 突发情况(2/3)

作品:《国潮1980

把这个群体骂上了报纸的头版头条。

对于这种情况,政府当然不可能坐视不管。

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上头就开始列出并纠正,那些属于“不正之风”的严重问题。

3月13日,国家上层又发布命令,规定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紧俏耐用消费品的批发业务,只能由国营单位经营,不准以任何形式索取额外收入。

然而出于“顺理成章”的某些原因,收效不佳。

到了4月份,有数十种工业原材料继续提价,而且平均涨幅高达百分之五十。

通货膨胀眼见着成为了无法避免的事实。

于是4月27日,国家上层再度发布《关于坚决制止就地转手倒卖活动的通知》。

并且拿先拿倒爷成堆儿的京城开了刀。

重点查处在首都就地套购紧俏商品、转手加价倒卖等违法活动。

什么都不怕,就怕“认真”二字。

这次上头是真急了,很快就逮住了几条大鱼。

倒彩电的,倒煤炭的,甚至倒粮食的,都有。

这不但立竿见影的对京城市场的重要物资价格起到了刹车的作用。

而且京城本地也就势开展起全面整顿市场环境的工作,严查和取缔无照商贩。

一时间,商场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不但在京城乱蹦跶的主儿老实了不少,就是普通商家也感受到了压力。

像东花市料器厂就跟宁卫民说,料棍儿的原料管得严了,连可调剂价都买不着了。

街道牛主任也束手无策,找不着门路。

还好存了些原料,能再坚持仨月,不过之后恐怕就会影响产量了。

张士慧也跟宁卫民汇报,说糖业烟酒公司的黄经理打了招呼,说这阵风过去前,恐怕没法再给高档烟酒了,他们之间的协议只能先搁置。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啊,这种警示到了宁卫民这儿,由不得他不过脑子好好琢磨琢磨。

尤其是报纸很快又登出了消息,说煤炭一案,京城执法机关顺藤摸瓜,继续去异地查案追责。

连带着京城周边的城市地区,也依次开始了类似的打击活动,眼瞅着要把这股风刮向全国。

宁卫民就更是吓得一个激灵。

为什么啊?

倒不是他也参与了这种不法行为,而是他突然有了个警醒,这么个查法既然不是开玩笑。

那好多人接下来就会想方设法处理首尾,社会上的资金就必然趋紧,那么会不会影响邮市呢?

想到这点后,宁卫民专门去了一趟坛宫,结果又有了进一步的发现。

因为不但许多本地的老顾客都面带了隐忧,而且他们彼此间还在传言,说某某跑路了,某某躲事儿躲到外地去了。

许多人都在合计,在讨论。

这倒卖物资,买卖合同的事儿今后还能不能干了?

到底会不会一查到底?

于是这天回去,宁卫民几乎就一宿没睡。

他越琢磨就觉得危险越近,越琢磨就越觉得邮市会受影响。

没错,虽然对于他来说,清清楚楚掌握着第一次邮票牛市的转折的关键时间节点。

那应该是随着4月5日,“梅花”邮票和小型张发行,开始冲向本次行情的顶峰。

然后又随着5月24日“熊猫”邮票和小型张发行,开始渐渐消退热度,从此迎来了两年低迷时间。

但他却从没有过基于资金的角度,解读过这次邮市行情的终结。

从没去想过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时间节点。

虽然“熊猫”小型张加大发行量的消息后来一直被人认为是行情结束的导火索。

但邮市真的就那么脆弱吗?

全国人民连1266万发行量都扛不住?

按票面价值三元算,连四千万不到。

而且别忘了,熊猫发行当天是涨了的,后来传出消息才跌了。

也就是说资金已经消化了很大一部分的熊猫,后面所增加的发行量真有那么可怕吗?

这么一想他就有了全新的思路,看得越发通透了。

要知道,这次邮市很明显是随着京城的城市改造开始爆发的。

这个现象是前提,就是银行放水,社会资金量多了,许多搞建筑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掺和进来了。

那关键问题就来了,建筑这行当里面能没有“倒爷”兴风作浪吗?

那倒爷什么钱都挣,能没有人去邮市里炒邮票吗?

所以说啊,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国潮1980 最新章节第八百二十三章 突发情况,网址:https://www.28zt.com/162/162095/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