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胜之不武(2/3)

作品:《国潮1980

们顶多也就是发挥一下“阿精神”,来安慰安慰自己的了。

什么呀,节目不够,就拿钱凑啊。

瞧给你们狂的,要给你们个梯子,你们都能上天了!

你们不就仗着有几个臭钱嘛,这叫胜之不武。

我们地坛要有你们这收入,肯定办得比你们强。

是,得承认,至少你们这商业摊位弄的有点意思。

巧妙实用,做出来,还花不了几个钱。

可话又说回来了,谁看一眼那不就学会了嘛。

你们这点小聪明啊,也就不值一提了……

总之,心里充斥着柠檬酸,这三位拿起相机又是一通猛拍啊!

这是打算回去集体研究一下,然后准备抄作业了。

可结果仨人这一走近了细看,又有了惊人的发现。

敢情这些院线之下的商业摊位卖的东西绝对不同流俗。

那是忒雅了,同时也忒贵了。

就拿打头的头五个摊子来说,这一气儿连着的,居然是一家,卖的全是风筝。

不但摊子上摆着、门楣上吊着、悬着,就连他们身后的高墙也利用起来了。

钉钉子,拴绳子,都挂着五颜六色的风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花样儿那叫一个多啊。

哪吒、刘海、麻姑、寿星、八戒、孙猴儿、芭蕉扇、哈哈三圣、两人闹戏、和合二仙、蜈蚣、鲇鱼、蝴蝶、蜻蜓、三阳开泰、七鹊登枝之类……估摸着得有上百种。

其中最奇者,当属猛禽风筝。

什么鹞子、雕啊、鹰啦,只凭一根提线就能熬翔空中。

京城人最熟悉的“大沙燕”当然也有,也是极为精致的。

不但画工好,而且还是背着风琴,或太平锣鼓的,放上天去是有声音的。

甚至还有夜里专用的红灯匹配,那是要多专业有多专业。

只不过和其他这些一比,就被淹没于其中,显不出样式上的好来了。

这些精妙绝伦的风筝,就连尺寸和材料上也和寻常不同。

不但从一尺到丈二的全有,而且还有八九寸大小的迷你小风筝。

都放在锦匣子里,还封了玻璃盖,看着特逗。

拿六七尺的风筝来说,往往是绢糊成的。

架子是整根藤条扎成,色彩都是石青、胭脂、泥金、泥银等颜料彩绘。

连放风筝的绳子,都是黄麻、青麻,搓了又打过蜡的。

然而最常见的那些塑料制的简易风筝一概皆无。

所以这价钱上也就很可观了,一般的老百姓千万不能问价,一问准得吓着。

像有个年轻人就问了一个四尺“沙燕”的价钱,好嘛,十五块啊!

年轻人是跟俩哥们儿一起来的,这仨小伙子当场就不干了。

说价儿太黑了,一个都能买十个了。都有点骂骂咧咧的意思。

可压根就没容地坛的三人幸灾乐祸,旁边就有上岁数的人帮着这卖风筝的说话了。

“哎,小伙子,你们先抬头看看人家这字号招牌。这就不是一般的风筝。”

“什么?不是一般的风筝?”

说着,仨人一起抬眼,可还是不明所以。

“风筝……风筝哈……这怎么了?难道他这风筝是金子打得?”

那位乐了。

“人家这不是金子打得,可绝对是京城最高级的风筝。打乾隆年,人家风筝哈的‘哈把风筝’就出名了,而且用的多是曹雪芹的谱儿,过去卖的都是达官显贵。吃的是手艺精妙,样式独特,从来就不便宜。拿你这风筝讲,要解放前,至少十个大洋,那就是十袋白面。卖你十五,你还觉得贵吗?你要不信,回家问问长辈,一个哈把风筝过去是什么价儿?”

这下仨小伙子挠头了。

这时候卖风筝的也接过话来,很委婉的解释。

“哎,这些风筝,费工费时,所以才这个价。其实我们自己也知道贵,不会有太多人买。放在这儿呢,主要不是为了卖,而是为了展览。想让大家看看咱们的传统风筝有多么绝妙。你们是为了玩儿,那当然没必要买这个了。你往南去,那边东西就便宜了,咱们常买的风筝都在那边呢。我这么跟你说吧,东西越往南越便宜。北边的,看看热闹就行了,别花冤枉钱。”

这么一说,这摊儿前的人就都听明白了。

哄笑一声,连同那仨小伙子一起散了不少人。

就连地坛的司机也不由因此窃笑,嘴里还说呢。

“这天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国潮1980 最新章节第七百八十二章 胜之不武,网址:https://www.28zt.com/162/162095/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