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上卷127 愚昧人生(1/4)

作品:《北佬

母亲遭遇一场大手术,捡回来一条命;身体很是孱弱。侄子辉辉服用、输入大量的强生素,身体虚胖,免疫力很差;经常感冒。

母亲也不相信她所供奉的“真主耶和华”,能保佑善良穷苦之人了。断然退出了信奉基督教。

哥哥经历了一场家庭浩劫之后,突然间更加迷信了。

哥哥听从了嫂子娘家的一个亲戚介绍,请来了一个“名声传遍豫皖,道行响彻九州”的风水大师。

那个大师拿着罗盘,把哥哥的新宅院测勘了一圈。说这片宅院相冲了“白虎”,视为凶宅。

必须拆除,否则辉辉和母亲的病不能完全治愈。

大师在杨籽家的南面不远的一处、哥哥分的大田地,选定了一处“风水宝地”,让哥哥在此重建新房安家。

哥哥觉得自己年轻时得的病,是“神婆”救治的,对风水大师的话深信不疑。决定建新房搬家。

无论杨籽怎么劝说,哥哥的主意已定。

哥哥手头是没有什么钱的。想建新房,必须要先拆除原来刚建成两年的四间砖瓦房,利用拆下来的砖、瓦、房梁、木檩等主材。

为人清廉的二舅,自己掏钱动用他管辖的煤矿汽车队,给哥哥拉来几车青石,打房子基础用。

哥哥赊来部分砖瓦、水泥、石沫、白灰;请来了嫂子的几个做石匠的舅舅,开始做新房子的石台基础。

哥哥带着父亲、杨籽、大姐夫,开始拆那四间砖瓦房。

相邻的几个村子的瓦匠,听说哥哥拆房、建房“救孩子家庭”,都提着瓦刀等工具,过来给哥哥义务帮忙。

就连一向不怎么来往的叔叔,也停下了自己的建筑队的活,过来指挥拆房、建房。

婶子破天荒地把自家新买的小四轮拖拉机,借给杨籽开,用来转运砖瓦等拆下的房屋材料。

开始的时候,来帮忙的瓦匠只有十几个;一两天后,周围村庄其他在各个工地做工干活挣钱的瓦工、木匠,都自发的前来免费帮忙。人数达到五六十人。

大家都是自己一大早在家吃了早饭来干活;中午、晚上各自回家吃饭。

他们不愿意接受哥哥的点名记工,日后结算工钱。哥嫂过意不去,就开始让父亲买菜打酒,招待他们吃饭。

很多乡亲,除了中午留下来吃饭,吃完了马上干活;早饭、晚饭依然不在杨籽家吃。

人多力量大。半个多月,哥哥的五间主房、三间厢房、三间“过底”(门头房)的四合院落成了。创造了周边家庭建房史上的“杨家湖速度”。

村长帮哥哥用原来的那片拆空的宅基地,作为置换;改变了新房占用的大田地的合法性质。

哥哥一家四口,从杨籽家的老房子,搬进了新居。

搬家之后,叔叔和哥哥冰释前嫌,把各自的建筑队,整合成一个;四处承接村镇的建房工程,业务很好。

父亲去了农场的砖厂上班。杨籽跟着叔叔、哥哥的建筑队干小工、提泥兜挣钱。

别看杨籽个头矮小,干起活来,不惜力,很能吃苦。哥哥也教杨籽砌砖垒墙、喂缝粉刷。杨籽学起来像模像样,很快拿到了大工与小工之间的“二工”工资。

哥哥和叔叔说杨籽很有当瓦匠的天赋。准备在过年秋雨多的时候,送杨籽去合肥一个建筑技校,培训几个月的施工员的技能。

……

一个雨过天晴的上午,建筑队没法出工。大家闲置在家里。

村里大柿子树底下,出现了两个四十出头的男游医。看病的技能吹嘘得神乎其微。

哥哥把两个神医请到杨籽的家里,给母亲调治身体。

其中的一个给母亲把了脉之后,也不说话,像唱扬琴书一样,把母亲原先医院开刀的病情唱出来了。

周边看热闹的邻居都啧啧称赞,竖起了大拇指。

哥哥问他们侄子的病情如何。他们两人都摆手示意听不懂大家说什么。其中一个人给了哥哥一个破本子和一只圆珠笔,像哑巴一样打着哑语手势。

“医生的意思是,听不懂咱说话,叫你写下来字,才能懂恁想问啥!”

有围观的邻居提醒哥哥说。

哥哥让杨籽替他写,他叙说辉辉的病情。杨籽简单的写上一句:

“我侄子的病情如何?现在有没有治除根?您能不能说普通话,不唱?”

那个会唱的游医,看了杨籽的字后,闭目掐指一两分钟;又唱了起来。

先表述他们二人不能像普通人一样说话,也听不到大家的声音;只能认字、唱说。

在侄子不在场的情况下,游医把病情唱得很是相符。

甚至于唱出了侄子已经在县医院治近一年的病;治病期间母亲突然发病。大致细节都对的上。

看热闹的村邻妇女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真是聋哑出神医喔!算命算得真准!治病的本事肯定高!”

杨籽在哥哥的交代下,写字问游医,治好母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北佬 最新章节第127章 《》上卷127 愚昧人生,网址:https://www.28zt.com/113/11390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