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运动会(1/2)

作品:《搏击王国之格斗圣域

要是说读书时光有什么值得可铭记的事,李同林毫无不疑问就会回答是运动会。

李同林对运动会的热衷是源于李清的,李清年轻时极其能跑,而且一直体力充沛。据奶奶回忆,有一年开市运会,她坐在看台上,李清一会儿一会儿就往回拿奖品。

细数李清整个运动生涯,英雄的钢笔,铁三角的饭盒,暖瓶,笔记本,得了不计其数,唯一的遗憾是除了奖状,没有得到过任何奖牌。

李清一直想要一块属于自己的奖牌,体会一下奖牌在脖子上挂着的感觉,李同林希望替父亲圆这一个梦,如果可以,更借此机会和老爸把一心练格斗的事情挑明。

要是说起来,李同林的天赋也不差。小学时报名参加区运会,小学甲组跳远得了第四,没有拿到奖牌。初中再参加区运会,甲组得第二,只有一步之差,但奖品是两块肥皂和一瓶洗涤灵,同样没有奖牌。三中,作为一个以体育生见长的学校,历来是发牌子的。

李同林抱着圆老爹一个梦的想法,发誓要多个牌子。但是时代不同了,小学初中没有体育生,可以说大家比的是发育和天赋。但到了高中,有了专门练体育的人,一般人都无法对他们形成威胁。

虽说高一的新生们只练了一个月,但是上面还有高二高三的学长学姐,尤其在三中这个以体育生见长的学校,夺牌的难度更加大。

看来还是要搞好情报工作,得知道练体育的体育生都报什么项目,这样才能避开锋芒。

三中的运动会规定,一个人只能报两个项目,李同林算过,就算是把体育生都排开分布,那么多的项目总会空出一两项,让不是体育生的人过把摘金夺银的瘾。

体育队里,李同林不认识别的人,但身为体育委员。他和体育老师童宏斌熟的很,童宏斌就是那个当年副教练在三中时的教练。

身为一个老教练,童宏斌特别喜欢这个叫李同林的孩子,尤其也算是自己的徒弟教出来的学生,体质也很好,要不是他在优班,就把他挖来体育队了。

李同林求助于他,童宏斌倒是满口答应了。但是结果并不让李同林乐观,但也可以说不出所料。体育队的人基本上平均分布在各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四五个人在竞争,自己擅长的跳远,竞争还很激烈。李同林认为自己的希望不是很大。

除却一些无关痛痒的娱乐项目,为了保证大家都有牌拿,面子上过得去。李同林不是将就的人,既然要圆老爸的梦,要向老爸证明自己,通过努力可以变得很强。那么只有拿到了正规的田径比赛的奖牌才有足够的含金量。

正经的田径比赛。只有铅球一项,有两个体育生参加,抱着铜牌也是牌的想法,李同林报了铅球,他自认为自己那么刻苦的练格斗,练柔道,练散打,也算是半个体育生,再加上童老师很看好自己。就报了铅球。

剩下还有一项,李同林报了800米,自己不太善于短跑。和老爹一样,虽然个子低,但长跑却是优势项目,1500跑得太累,李同林怕影响自己的状态,听说800米只有四个水平一般的体育生在较量,他选择这个也不是没有道理。三中的体育生每日热身都是两万米,这训练强度天差地别,李同林也知道比他们不过,但就当是为了荣誉还是选择一战。万一拼一下博一下单车变了摩托也说不定。

之所以学校要分优班普班体育生,就是要大家读书好的读书去,读书差的有出路,优班是读书的地方。包括班主任在内,没人把它当回事,更不想去跑跳投,有那个功夫写写作业看看书不好么?

只有身为体委的李同林俨然是个异类,显得特别积极。一边东拼西凑,求爷爷告奶奶凑够参赛人数。一般积极备战,准备替人参加。其实他也不想这么干,都是被逼的。学校规定每个班都有指标,必须报够一定的人数,要不然就扣量化分,量化分关系着班主任的收入。崔大班主任就退而求其次,不要求成绩。占满了名额就行。

然而现实情况就是连名额都占不满,谁见了李同林都像见了瘟神,避之不及,没有办法,李同林就只能先把别人的名字写上去,然后到时候自己上场。

所有项目两天完成,李同林试着拼了一把。800米干掉了一个体育生,跑了两分零七,得了个第四。铅球拼着一股子猛劲扔了十一米出头,排在了一群又高又胖,体型不输190的牲口后面。前五名里四个都练过铅球,比过区运会市运会,自己这么个小个子,先天上不占优势,拿了第五算是还行了。

刘国利倒是不信邪,这边报了一个铅球,非要跟李同林比比谁的劲儿大。结果比铅球的时候,插旗子写分数的是个白痴,把李同预赛第二投的成绩记成了刘国立的成绩。

这样一来,原本拿起铅球扔不了五米远的刘国利,就这么以第六名的身份,进了决赛。本身前六名都是很有水平的,结果就混进来一个连球都扔不出去的咸鱼。

作为头一个上场的人,他每次投完都觉得没脸再在那个地方呆下去,转身就走了,连自己进了决赛都不知道。回头这个大近视眼,在公告栏上看见了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搏击王国之格斗圣域 最新章节第31章 运动会,网址:https://www.28zt.com/113/11386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