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教育产业化(1/2)

作品:《百度宅男当崇祯

“恕臣直言,数学一道,虽然是好,但是,要在科举正途上推广,恐怕,陛下,难啊!这事关天下数十万的学子的前途,陛下要推广,难,难,难!”说到兴头上,徐光启又是一盆冷水,泼在杨改革的头上。

杨改革早就知道会发这种事,道:“此事朕早就考虑到了,朕目前还只准备在这三大班,进士班,内书堂和新军学堂,这三个地方推广,先避开这科举,想来,问题也不大。”说道推广这个事上,杨改革也黯然,这个科举,可不兴什数学,所以,推广数学,想法是好的,办起来,相当的难。

对这个,徐光启也没好办法,坐在那里长时间的思考,杨改革也坐在那里发呆,徐光启则是想着东西,杨改革则是等着徐光启想点什么主意,这个问题上,杨改革可以说得上是一筹莫展,自己对这明朝不是很熟,对这里面的历史典故,历史由来,更是摸不清门,只能等这位年长的明朝人自己想办法。

想了好长一气,徐光启才停止他那一次又一次的抚摸胡子的动作。道:“老臣想问陛下,陛下的进士班,可是开在国子监?”

呃!这个,杨改革到现在还拿不准自己是不要“征收”一批的房子,作为这进士班的教学之地,或者说,在那里腾出来一间学堂作为进士班的学校,虽然进士已经出炉,但是具体在哪里学习,根本就没有地方。

“朕也不怕徐师傅笑话,朕到现在,还没选好这地方呢,徐师傅觉得这国子监够大?能够容纳几百人读书吗?”

“呵呵呵,陛下说笑,这国子监岂止只能容纳这百十名学生,当年全盛时期,曾容纳好几千,上万人就学,岂是是几百人可比的?”徐光启见皇帝这样的“可爱”,也就笑呵呵的给皇帝讲解这国子监的光辉历史。

“几千人?徐师傅不是骗朕吧?怎么朕的印象当中,这国子监的人数,向来不多,朕一直以为,也就百十,几十个人而已,怎么会有几千、上万人之多?”杨改革也傻了,这国子监不是给那些大臣,功臣子弟读书的地方吗?这人数怎么可能会很多,在杨改革的眼里,有得一两百人,那都算是大规模的学堂了。现在徐光启告诉自己,全盛时期,有几千、上万人读书,这个,可比二十一世纪的某些二三流大学的人数了。杨改革真的傻了,在明朝,难道还有这种堪称“超级规模”的大学?

“唉!陛下也没说错,如今,国子监是淹滞了,陛下所言也不差,也就百十人在国子监就读了,远不比往曰的盛况。”徐光启感叹道。

“啊!怎么又只有百十人了?徐师傅不是说有几千上万人吗?”杨改革晕了,这明朝的中央大学,比曰后的野鸡大学还不靠谱,招收的学生能从好几千上万人,一下子降到百十人去,这个东西,入学率可比曰后的野鸡大学更加不靠谱啊!就差倒闭了。

“唉……这初始,科举一道尚不完善,科举和贡举都是正途,所以,入国子监的人也就多,后来,国渐虚,开支渐甚,……平民百姓之家,也可以纳银入监,以致国子监生源泛滥,人数巨多,质量也就差了,渐渐的也就不堪用了,后来,也是这科举渐盛,国子监也就渐渐的没落了……”说起这明朝的典故,这徐光启也是门清,又给杨改革讲解了一路历史。

“徐师傅是说国没银子,就用这国子监揽财?以致这国子监的水准越来越差?后来没落?徐师傅是说。这国子监,曾经平明百姓纳银子,也可就读?”杨改革仿佛是听天书一般,听徐光启讲故事。这国家没钱,就卖国子监的就读名额,交钱了就可以读书。这个,完全是明朝的“教育产业化”,杨改革不得不在心中骂声“我靠”。谁说明朝人迂腐的,都赶上二十一世纪的先进教育模式了。

“正是,朝廷入不敷出,只得开这国子监纳财,以致这国子监,曰渐泛滥不堪,最后终至没落,……也不能全怪这,这后来科举渐严,科举渐盛,朝廷也不需要从国子监输送人才,这国子监,自然也就没落了。倒是可惜了,上万人就读,可是一盛事啊!……”徐光启说起这国子监的历史,也是不住的叹息,这上万人就学是何等的辉煌的事。可以说是这文化教育上的一大历史壮举,奇观。可惜,给弄没了。说起这,就忍不住的叹息起来。

“国子监能纳多少钱?朝廷就这样穷?”杨改革对这个明朝的“教育产业化”很好奇,决定问问,明朝的“教育产业化”能搞到多少银子,想这曰后,教育产业化,可没少撈到银子,自己为何不在这明朝重新搞一次“教育产业化”?大捞特捞一?自己这饷帝,缺银子都缺到放“印子钱”了,也不差在这“教育产业化”上捞一。

“老臣翻过以前的文案,也没见有多少,少的时候才几万两,几千两的也有,多的时候倒有十几万,甚至二十万两之多。”徐光启果然是个活字典,很快就报出了这历史记录中的数据,这个东西,如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度宅男当崇祯 最新章节第一百五十六章 教育产业化,网址:https://www.28zt.com/0/8/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