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出身决定命运(2/3)

作品:《春秋狼烟

“嗯---”赵鞅点点头,算是回答,“今天请你们过来,是想让姑布先生给你们看看相,也顺便考察一下你们的学业。”

“谢谢父亲大人,谢谢姑布先生。”赵伯鲁、赵罗恭敬的答道,随后将身体站的笔直,请姑布子卿查看。

看到两位公子直接来到自己面前,姑布子卿愣了一下,似乎觉着有些不妥,但也没有说什么,直接上前仔仔细细查看两位公子的面相。

既然是主公的公子们相面,姑布子卿自然不敢怠慢,而是很认真的查看着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的面相,从身高看到长相,从耳垂看到鬓角,从身前看到身后,直到把两位公子看的都不好意思了。随着查看的深入,姑布子卿的眉头越皱越深,与此同时,赵鞅的心也越来越紧张,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终于,姑布子卿查看完了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的面相。

“情况如何?”赵鞅赶紧问道。

姑布子卿没有回答赵鞅的问话,而是向他提醒道:“臣记得三年前主公曾将训诫之辞(即教导和告诫的话语)交给几位公子背诵,今日主公不防考察一下他们的才学,看看这几年两位公子对赵氏的训诫之辞掌握的如何?”

听到姑布子卿的提醒,赵鞅转身向两个儿子道:“三年前,为父曾将训诫之辞书于竹板之上,让你们学习背诵,不知这几年你们学习的如何,现在当着我和姑布大人的面背诵一下。”

一听说要背诵训诫之词,两个儿子当下面露难色,不由得紧张起来。

“这个吗?这个。”长公子赵伯鲁结结巴巴的背诵一段,随后一脸尴尬的说道:“回禀父亲大人,孩儿实在太笨了,只能背诵这么多了。”

很显然长公子赵伯鲁的表现让赵鞅在家臣面前丢了脸,他面露不悦哼了一声,对小儿子道:“赵罗,你接着背。”

年轻的赵罗脑瓜子机灵,只见他脑筋一转道:“启禀父亲大人,两年前孩儿在学习御射之术的时候把竹板丢了,几年过去,我实在不记得有这么回事了。”

“什么?你竟然把写有训诫之词的竹板给丢了?”赵鞅一听勃然大怒,指着两个儿子怒斥道:“三年前,为父把训诫之词交给你们的时候,就曾经告诉过你们,抽空我一定会考你们对训诫之辞的掌握情况,现在三年时间过去,你们都不能完整的背诵下来,这成何体统。下去继续背,如若再背诵不好,家法伺候。”

赵鞅一向是严肃的,孩子们也非常害怕他。他这一发怒,赵伯鲁、赵罗两个嫡出公子给吓坏了,紧张的张大嘴巴望着父亲。姑布子卿见状示意孩子们赶紧下去,赵伯鲁、赵罗见状撒腿溜走了。

两个孩子走后,赵鞅尴尬的望了望姑布子卿,“先生你看看,一个简单的训诫之词他们都背不好,太令我失望了。”

姑布子卿笑了笑:“孩子们贪玩是很正常的事情,主公莫要见怪。”

听到姑布子卿的劝说,赵鞅也不再怪罪两个孩子,而是问道:“先生看了两个孩子的资质,你有何感想?直说无妨。”

姑布子卿微微一笑,直言道:“大公子面相和善又生性敦厚,容臣直言,这样的人在当今这个狼奔豕突的世道上恐难立足,若要执掌一个家族恐难胜任。”

听完姑布子卿的话,赵鞅点点头,很显然姑布子卿的话是说到点子上了。在你争我夺的春秋末年,老实的赵伯鲁确实是有些善良了,若要担当赵氏的重任,真有些不妥;看来赵氏的命运只有放在少公子赵罗身上了。

望着赵鞅急切的神情,姑布子卿缓缓的说道:“少公子眉清目秀但生性顽皮,不可予以大任。臣直说了吧,您的这两个儿子没有一个可以担起赵氏中兴的大任。”

“啊?”听完姑布子卿的话,赵鞅大惊道:“这么说我们赵氏就这样衰落了吗?”

他只有两个嫡出公子,但是这两个嫡出的公子都不能完全继承自己的位置,今后赵氏这偌大的基业将由谁来继承和发扬呢?

说罢赵鞅失望又失神的望着姑布子卿,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若是自己的后代没有一个成像的,自己这几十年的努力不是等于是白费了吗?赵氏这几百年的基业不就打水漂了吗?

从赵鞅的神情上,姑布子卿看出了主公的担忧,随后慢悠悠的说道:“主公您不是还有一位公子吗?”

赵鞅听罢,抬起头望了一眼姑布子卿,“你是说那个侍妾所生的无恤吗?他相貌丑陋,资质愚钝,更不适合。”

还没等姑布子卿说话,赵鞅自己就否决了赵无恤。为什么呢?因为赵无恤是自己侍妾所生,而且相貌丑陋。

要知道在春秋那个讲究出身的年代,决定一个孩子地位的不是他的个人能力或者是相貌,而是出身。

如果这个孩子是正妻所生,不管人家是否天生愚钝、还是呆傻弱智等等,地位都要高于那些非正妻所生的孩子,因为人家是嫡出子孙,具有优先继承家族的权利。

现在姑布子卿提出来的这个赵无恤就不是赵鞅的嫡出公子,准确的说是庶出。所谓庶出就是指那些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春秋狼烟 最新章节第3章 出身决定命运,网址:https://www.28zt.com/0/1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