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奉旨拿人 一网打尽(2/4)

作品:《我的姐夫是太子

可最后又如何呢?

最后儒家的教育通过广泛的宣教,无数的儒家子弟,不乏人杰,可能现在不能奈何你,可将来十年后,二十年后,这些俊杰奔涌而出,自然会有清算的一日。

他们会拼命的进入朝中,接受皇帝的征辟,从而把持权力。会写文章,重新建立新的舆论。会通过各种同乡、故旧的关系,联合起来,形成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是实实在在的力量。

最终……这天下的一切,终又能回到他们的手里。

多少张扬一时的帝王和人物,不最终都失败了嘛?

杨荣露出一丝微笑,他没有说下去,只道:“拭目以待吧。”

胡广道:“马愉这样的俊杰只要还在,我可无忧。”

胡广似乎察觉到了杨荣内心的失落,也不禁自鸣得意起来。

两月之后,翰林院进书《孝录事实》。

此书,乃古今史传诸书所载孝顺之事而成。全书共十卷,收录孝行卓然可述者二百零七人。每事为之论断并系以诗。

恳请皇帝亲自为此书作序。

说穿了,这就是《春秋》孝子版,通过一个个古往今来孝顺的故事,推崇孝道。

朱棣作序之后,命人刊发,赐文武群臣以及国子监和天下学校,命天下人研读。

张安世作为郡王,当然也收到了此书,每天一个孝顺小故事,不读是不成的。

在古代,修书的乃是一个皇帝是否文治的证明,属于实打实的政绩,张安世作为近臣,不但要读,说不定将来,朱棣何时讲起此中典故,自己还要能够应对。

如若不然,陛下是要生气的。

毕竟这是事关孝道,而孝在古人看来乃是一切的根本,不孝的人自然不忠,不忠之人自然不义,不忠不义不孝,狗都不如。

张安世只好乖乖地看书,并且让人又刊印了数千本,至太平府上下传阅。

张安世甚至自己写了一封读后的奏文,盛赞自己读过《孝顺事实》之后潸然泪下,感念父母之恩云云的感悟。

似乎张安世还觉得不满足,又上奏一封奏疏,也是关于这《孝顺事实》之用。

过了几日,陈礼来见张安世。

“殿下,查清楚了,太平府里头,果然有不少的读书人对殿下甚为不满,不过多是一些酒后之言……”

张安世笑了笑道:“你说该怎么办?”

陈礼笑着道:“殿下一向宽宏,若是以往,往往对此置之不理。”

这是实话,张安世其实并不是一个好勇斗狠之人,只要不犯下实实在在的罪,张安世一般情况,是不会让锦衣卫去动人的。

锦衣卫的纪律十分森严,不得驾贴,断不可轻易拿人。

所以陈礼认为,这一次应该也差不多。

张安世却道:“其他地方,这些人怎么弄,这是他们的事,可在太平府这个地方,若是继续纵容他们,那我张安世岂不成了王八?”

“王八?”陈礼有点转不过弯。

张安世脸上的笑意收敛,冷冷道:“建了图书馆,给他们读书,好声好气的伺候着,照顾治安,便捷他们往来的交通。转过头,却教他们成日指着本王的鼻子骂,这岂不是和那娶了妻,这妻子却背着人私通的王八没有区别?”

陈礼一听,顿时磨刀霍霍。芜湖郡王是不能做王八的,谁敢绿殿下,谁就得死。

于是陈礼目光炯炯地看着张安世道:“那么殿下的意思是……”

张安世言词简洁:“一网打尽,统统拿下,一个不留。”

陈礼立即干脆利落地道:“喏!”

随即,匆匆去了。

张安世则坐下,看着陈礼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隐忍了这么久,现在……终于可以动手了。

张安世的目光,突然变得阴沉,一改往日的和颜悦色。

今时不同往日,眼下的太平府,是他张家的天下,若是再这样放纵下去,任凭这些人蛊惑人心,可能他张安世的基本盘也要动摇了。

既然如此,就只好动手了。

…………

紫禁城里。

朱棣此时正低头,看着张安世的奏疏,他脸上浮出了笑意。

而后,朱棣道:“张安世终究是孝顺的孩子啊。”

亦失哈尴尬一笑,这种表面文章,他也可以做,他也可以写,好吧。

不过亦失哈依旧予以了肯定:“是啊,芜湖郡王殿下至孝。”

朱棣没有再说什么,继续看另一份奏疏,只看了片刻,便又笑吟吟地道:“这也很好。”

说着,提了朱笔,在奏疏上写了一个’可‘字,方才道:“送文渊阁制诏,拟旨。”

亦失哈低头应道:“遵旨。”

当即,亦失哈亲往文渊阁,将皇帝朱批的奏疏送至文渊阁,又有翰林待诏,拟出旨意,而后签发礼部。

这一切,自是一桩不值一提的小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姐夫是太子 最新章节第428章 奉旨拿人 一网打尽,网址:https://www.28zt.com/254/254961/429.html